令人懷念的台語老歌《三線路》
by 鄧鴻源

 

圖片擷取自:https://fb.watch/dIrvtwXbYr/


日前偶然聽到台語早期歌手方瑞娥的《三線路》歌曲,彷彿回到一甲子前純樸的台灣社會,不禁令人發思古之幽情。方瑞娥的歌曲在哀怨中流露出一種淡淡的少女情懷,令人百聽不厭,回味無窮。


《三線路》歌詞


作詞:陳達儒

作曲:林綿隆

主唱:方瑞娥




三線路 草青青

想著彼時月光暝

甲君相會分抹離

雙人賞月算天星

啊 算天星


三線路 月圓圓

真是月圓初戀時

戀花當開當歡喜

無疑愛情半酸甜

啊 半酸甜


三線路 風微微

今夜無君路稀微

孤單傷心目屎滴

想着哀怨坐歸暝

啊    坐歸暝

............


《三線路》歌曲源自台北的一條三線路,是指台北在日治時代初期興建的4條市區主幹道路,主要利用台北府城城垣拆除後的空間,在城牆原址上改築由安全島分隔成3個分隔道的道路,因而得名。其分為東南西北四段,依序大致等同於今之中山南路、愛國西路、中華路、忠孝西路。


三線路沿路設置行人步道,步道和安全島上種植樹木,因景觀秀麗而有「東方的小巴黎」之稱。而日本統治當局延續前清時期的規劃,將原台北城區域做為總督府、總督府法院、台銀總行、台電本社等高階政府機關。國府時代還有警總。三線路構成今日台北市區道路系統的最初骨幹。


1930年代,台灣興起自由戀愛的風氣,當時三線路人車稀少,路寬又筆直,是情侶約會散步的好地方;而著名台語作詞家周添旺所寫的《月夜愁》歌詞中,也提及年少女子於三線路等待無緣愛人的淒美故事,很能反映那個時代的台灣社會狀況。


《月夜愁》歌詞


作詞:周添旺 

作曲:鄧雨賢

主唱:江蕙





月色照在   三線路  風吹微微

等待的人那未來

心內真可疑  想昧出彼個人

啊!怨嘆月暝

更深無伴獨相思  秋蟬哀啼

月光所照的樹影

加添阮傷悲  心頭酸目屎滴

啊!無聊月暝


敢是註定緣份  所愛的伊

因和乎阮放昧離

夢中來相見  斷腸詩唱昧止

啊!憂愁月暝


陳芬蘭所唱的《三線路》別有一番風味,令人懷念當年同學在觀音山踏青的往事。




文夏所唱的《三線路》又是另一番風情,很能描寫當年都會男女青年的戀愛故事。




我想起當年讀建中時,在北門下車後,從北門沿著中華路一直走到小南門,再經過三線路後就到植物園,穿過植物園後就到學校。放學後就循相反方向走到北門。


那時從植物園出來後,就會看到隔著愛國西路的對面警總,當時不知他們是做什麼的,後來台灣逐漸民主化後,才知道他們幹的好事,包含1981年的陳文成事件。


陳文成事件發生那一年,我剛考上台大物理所碩士班,在學期間我常在陳文成被人從樓頂拋下的研究所圖書館查資料。師生在餐廳聚餐時,大家對此事都深表懷疑,但因為在戒嚴時期,大家也不會太宣揚。


日治時代,當局很重視藝術創作,所以有許多傑出的畫家與音樂家,如陳澄波與鄧雨賢。然而自從國府來台後,許多藝術工作者慘遭屠殺或迫害,如228事件時畫家陳澄波死於非命,文夏許多歌曲被禁唱。


比較日本與國民黨統治時期,日本比較尊重台灣人的藝術創作,也比較自由與民主,如辦報(民報)與政治活動(民眾黨)。


日本統治台灣時期,從沒有說自己有多自由與民主,然而兩蔣統治台灣時期,卻常自稱代表自由中國,實在真袂見笑。


無論是《三線路》或《月夜愁》的創作者,他們似乎不約而同,想要以歌曲暗喻台灣人在殖民政府統治下的無奈與悲情。


作者:鄧鴻源  

台大物理博士  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