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晶賽翁失馬,焉知非福?!
by 張瑋心

 

圖/翻攝自非凡新聞


1月27日,英國路透社報導環球晶併世創案遭德國卡關一文,罕見下了爆氣的標題:德國誠信堪比晶圓薄度(Chip deal reveals Germany's wafer-thin credibility),意指世創案揭穿了德國薄如晶圓的信譽,大大諷刺德國非是個固守禮法之邦,震撼世人眼球。作為長期看好環球晶的股東來說,英國鋒利的文字維護台灣的意義很不一般,心底不由地一陣感動。記憶中的英、德友人有個共同特徵:保守,冷淡;只有成為朋友,才能體會到他們溫暖、忠誠、真摯、信用的一面。舉例,即便在聖誕節,英人也會帶著異鄉朋友一起回老家吃年夜飯並留宿過年;而德人對於日常邀約朋友也從不隨便問問,就算屢次被婉拒照樣不改初衷,相較於華人講究的誠意十足,英、德人可以發揮至頑固境界。反觀此次德國經濟部審查世創案的冷處理,簡直看不出一丁點誠意,不免叫人大動肝火,就連隔海觀望的英國都耐不住,毫不客氣惡評德國背離誠信且傲慢。 


併購是一項大工程,過程耗時傷神又花錢,更遑論文件繁瑣還牽扯多國的審查,德國經濟部一副故意擱置的姿態,從始至末沒曾想認真具體地和當事人企業進行溝通了解,說句難聽點,擺明了受理審查只是滿足形式要件,再套句法院術語曰:非實質審查駁回。德國政府若重視外交禮數,大可在雙方企業發布併購意向後,透過各式管道傳達關切從而釋放不支持的立場,或受理審查後趁早否決退件,而非延宕14個月使之變成未果的懸案。何況該案在啟動作業之初,是先獲德國反壟斷機關審查通過,才引致其他國家後續推進審查,而最終德國經濟部竟以審查不及為由否決,企圖掩蓋欠缺實質的合理事由,儼然違反自由市場交易原則,不無對當事人企業構成侵權行為的疑慮,預料此事件將給其他國家和欲購買德廠的外資集團帶來不小的警惕。


至於台灣是否具地緣政治風險,這個問題在過去、現在、未來都會一直存在,果爾,世界一流企業難道都正冒著危險和台灣做生意?坦言個人對環球晶要併世創早就心埋不安,一方面除了溢價過高,二方面德國政府親中立場鮮明,加上過去明基併西門子部門慘虧240億的教訓,不免擔憂併購後的管營會否順利。尤其德國有別於丹麥,從歷史觀察,德、台兩國企業文化的相融度往往不如預期;而丹麥對我國則素來友善信任。退一步言:環球晶擴大市占率的途徑還備有B、C計畫,併世創只是時程上較短的選項,再者,能帶領環球晶逐年穩步獲利成長已是相當了不起的表現,併購舉措稍緩無妨,期待徐秀蘭董事長一如既往,用最真摯且言簡意骸的方式,向投資人說明:世創案的破局影響微小,而原資金另覓替代方案將接續展開,相信環球晶終能「因破得福」,並在不久的將來,再次以亮麗業績向全球證明台灣實力!


作者:張瑋心 

大學特聘教授  專業法律顧問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報臺》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