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1030台北市政府環保局來函:
1.關於溫室氣體減量抵換資訊平台
環保署的溫室氣體減量抵換資訊平台,整個網站的設計,從首頁開始即以各縣市區分為主架構,這本是個立意甚佳的評比模式。本文刊出後,平台首頁突然特別加註:「為方便查詢,以抵換專案所在地區分類,與各縣市減碳績效無關」,不過,欲蓋彌彰的是,本來一個案例也無的台北市,奇蹟式地在幾天之內跳出101大樓與家樂福重慶店兩個案例。
這個奇蹟證明,用抵換專案做各縣市評比的效果又快又明顯。正在苦惱拿不出碳減排政策路徑的環保署,何必自廢武功枉做善人?國際貿易的碳壁壘壓力,已經不容許環保署的氣候政策繼續務虛下去,無論是縣市總排碳量或人均排碳量,對於幫助企業克服貿易碳壁壘沒有直接功效,反而是碳抵換專案具體而務實,真心建議環保署拿出施政擔當,就以抵換專案件數評比給各縣市壓力,讓台灣在全球的氣候行動中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
2.關於台北市的總排碳量與人均排碳量
本文未從這個角度比較各縣市績效,原因是各縣市基礎不同,比如台北市的人均排碳量低,其中捷運的貢獻占比多少?就算我們設法算出來,捷運建設的功勞也與柯市長無關,用這種方式比較,不但對其他縣市不公平,也有把前幾任市長的功勞往柯市長臉上貼金之嫌。
台北市宣稱自己總排碳量與人均排碳量最低,這是一種形象宣傳,從這個角度而言,台北市做得不錯,而這也是柯市長所擅長。本文提供的是另一個務實的角度,落實各縣市企業或機構的碳抵換專案,才對企業取得碳權,進而克服貿易碳壁壘有實質幫助。
如果柯市長有心大位,先從台北市的氣候行動做起,證明自己不只擅長包裝宣傳,而是現在就有辦法協助企業取得碳權走向國際,豈不是更能展現自己的執政能力?
3.關於「氣候行動在台北-2021臺北市自願檢視報告」
台北市政府來函說明,其自願檢視報告是依聯合國發布的永續發展目標所做。然而,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議程,涵蓋環境保護、社會進步、經濟成長三大面向,總共有169項具體指標,氣候行動只是其中的一小部份。
如果將台北市與桃園市的自願檢視報告做個比較,就可以更清楚台北市自願檢視報告的問題所在:
桃園市的報告封面,名稱是「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 桃園市自願檢視報告」,桃園市示範了什麼叫做主題與內容相符。
台北市的報告封面,名稱是「氣候行動在台北-2021臺北市自願檢視報告」。氣候行動專注在溫室氣體減排,只是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其中的一小部份,所以報告內容大部份與氣候行動無直接相關。如果台北市與桃園市一樣,依照聯合國的指標規範,將名稱定為「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 台北市自願檢視報告」,那就不會受到驢頭不對馬嘴的質疑了。
氣候行動在當下已是政治顯學,台北市政府取巧戴上這個帽子,想必是為了更有利於做宣傳。只是本文認為氣候行動不能止於宣傳,「務實而可驗證的減排行動」,才是氣候政策的要義。
最後,雖然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不是本文探討的方向,既然台北市政府提出此事,有興趣的人不妨順便比較一下台北市與桃園市的報告內容,不得不說,台北市輸給桃園市不是一點點而已。
作者:豆子埔吹吹風
現為綠色消費者基金會義工,退休政務官,關注環保政策與國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