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總處主計長答詢蚵仔麵線價格」意義何在?
by 南嘉生

 

翻攝自東森新聞


我若是主計處官員,我不會回答蚵仔麵線價格的問題。從統計學與官僚體制運作原則都這樣。


在統計邏輯上,某處的蚵仔麵線價格僅是蚵仔麵線的單一樣本,必須把所有蚵仔麵線的價格都調查出來,那才叫蚵仔麵線的價格,這是蚵仔麵線價格的母體,那是一連串的數字,不是單一數字。若要具體顯示,這是要計算蚵仔麵線價格的母體平均數字。問題是:這個數字是一個平均值的統計量,它不是蚵仔麵線的價格。嚴格來說,這樣的平均數字也不具有充分代表性。因為各個蚵仔麵線價格,出現在各個地方的次數不一樣,必須進行加權統計。所以將所有出現的蚵仔麵線價格都拿出來平均,這並不是大家都能接受的統計計算方式。


更進一步,就算算出這個統計量,請問這個統計量有什麼意義?知道這個統計量的官員就能知道民生疾苦?實際上,主計處統計單位要做的統計工作繁多,物價統計僅是其中之一,而蚵仔麵線價格,甚至可能不是物價統計中的一項。據我所知,米價、糖價的市場價格都比蚵仔麵線的價格重要多了!


知道或不知道蚵仔麵線價格,都不影響物價調查的統計結果。既然如此,知道又怎樣呢?


就主計處的運作與官僚體制邏輯來說,除了進行物價調查的人外,其他主計處官員根本不會調查個別東西的價格。主計處的人知道蚵仔麵線的價格,不是因為他是主計處官員,而是他生活中碰到這個問題,難道他不碰到,他就不是主計處官員,碰到了才是?或者碰到這個問題是主計處官員的入門工作,沒有完成這個入門工作,就不能成為主計處官員?如果你理解前述,覺得一定要知道蚵仔麵線價格很荒謬,你就知道回答這個問題很荒謬。


更其次,回答蚵仔麵線價格問題正確之後,若他問陽春麵價格時,就衍生出更嚴重的官僚體制之邏輯問題。若他回答陽春麵價格的問題正確時,就能證明他能當主計處的官員?若他回答錯的時候,若因此不能當主計處官員,是否陽春麵的價格問題比蚵仔麵線的價格問題更重要?又如何證明蚵仔麵線的價格問題重要性低於陽春麵價格?


有蚵仔麵線、陽春麵,就必然會出現邏輯推論的下個問題:那其他物品的價格呢?然後照邏輯,主計處官員就必須回答所有東西的價格。這是主計處官員?還是回答物品價格的人?


在前述問題的官僚邏輯之上,就是:主計處官員就是知道各種物品價格的官員?如果答案是:是,那主計處官員若調查其他統計事務,就是逾越本分。若答案是:不是,則回答這個問題根本沒有意義。他可以是對,也可以是錯。而對或錯都不影響他當主計處官員。那麼,立法委員在問辛酸的?


回到生活上的真實狀況。主計長或副主計長會不會知道現在的蚵仔麵線價格?答案很可能是:不知道。因為,他若在家裡,很可能不是他自己去付錢買蚵仔麵線,而是他的家人。若他因公務出去,也很少僅是他一個人出去。而以他的官階,算錢付給蚵仔麵線老闆的,也不會是他。更且那是一堆人吃蚵仔麵線及其他小吃的帳單,主計長不一定知道一碗蚵仔麵線到底多少錢。


作者:南嘉生

國內大學副教授,專攻政治經濟學、制度經濟學、經濟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