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陷窠臼的中國國民黨黨魁選舉,能帶給台灣新意嗎?
by 吳哲文


 


正常國家有志於執政權的在野黨,通常會透過黨魁選舉之類的機會,重新抓準國內外趨勢脈動,並藉此適時調整黨的路線與具體政策,以在下一次國政選舉當中獲得國民認同、進而取得執政權,例如德國的綠黨面對即將到來的國會下院「聯邦議會」大選,選出新黨魁貝爾伯克,就有積極進取、以在新一屆德國聯邦議會取得第一大黨地位為目標的意味。至於現正執政中的政黨,也會透過黨魁選舉的機會重新調整黨內路線與政策,以新的黨魁人選與政綱政見等內容,來維持國民的支持,進而在即將到來的國政選舉後繼續保持執政地位,例如日本執政黨「自由民主黨」,在菅義偉首相放棄連任黨總裁後,啟動黨總裁選舉機制,就是為了選出新的黨總裁,以重振黨的氣勢與形象,進而妥善面對今年內勢必舉行的國會眾議院大選。


但,或許是因為台灣尚未正式建國、還不是正常國家,台灣的選舉還沒有脫離國本之爭階段的緣故,遍觀中國國民黨本次黨主席選舉的表現,當然也和正常國家主要在野黨的情況有一段不遠的差距,整體來說並沒有跳脫該黨自2000年以後劃地自限所產生的各種框架,甚至可以說與台灣俗諺「牛稠內鬥牛母」的情況相去不遠。


從中國國民黨本月初舉行的政見發表會、週邊人士的相關動作,以及近日所舉行的電視辯論會來看,該黨不僅自陷於黨內組織文化及慣性思考模因的框架內,而且也因為自身的國家定位觀點而自陷於更大的國際格局窠臼中。


如果今天中國國民黨能夠發現自己的問題根本不在於所謂的戰不戰鬥,而是因為作為該黨另類產品的政綱及主張已然脫離台灣內外現實,所以無法得到多數台灣人認同,那中國國民黨根本不會出現所謂的「戰鬥藍」,而是會選擇一條與當前走向完全不同的路線,從誠心面對過去歷史過錯開始,完成黨的土斷與內造,讓國民黨成為屬於台灣這個政治共同體的其中一個政黨,循正常國家正常反對黨獲取執政權的道路,與其他政黨展開健全的競爭。


但,很明顯的是,某些親藍的政治及輿論領袖根本沒有認知到自己與黨的主張錯在哪裡,也刻意蒙昧自己、拒絕觀察中國的實際情況及世界局勢的變化,反而認為黨的政綱、政策主張及國家定位完全沒有錯,是中國國民黨太過溫馴,因此導致黨在選舉當中吃不開,需要升高對抗態勢來扭轉不利的局勢,所以才會成立「戰鬥藍」這隻次團,希望這支次團能夠在未來的選舉中發揮所謂的戰鬥力、以為該黨攫取政權的前驅。這是國民黨內部組織文化及慣性思考模因帶給當前該黨的第一個窠臼。


該黨當前的第二個窠臼則是存在於國家定位與國際認知圖景的方面。


自2000年中國國民黨因為泛藍分裂而在中華民國總統大選敗選、選後旋即將總統任期尚未屆滿的該黨主席李登輝驅逐出黨以後,中國國民黨最晚在民進黨的陳水扁總統嘗試組成跨黨派聯合政府的努力失敗後,開始挾中國為奧援,與陳水扁政府進入將近8年的對抗模式,並為順應國共再度聯手合作的態勢,不僅一反李登輝前總統時代逐漸由統向獨移動的國家定位觀點,更在蘇起等人的主導下炮製出所謂的「92共識、一中各表」。而中國黨國當局雖然實際上只有一中而無各表,但仍為統戰及慢性腐蝕台灣的需求,而在台灣國親兩黨面前刻意對其論述保持善意,這樣的情況一直延續到2008年2016年間的中國國民黨馬英九政府執政期間,尤以台灣爆發太陽花學運前為甚。而同時的美國則仍維持1979年以來對中國綏靖的基調,希望能夠透過將中國導入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制的方式,最終促成中國的民主化政治改革,且在2003年後為應對北朝鮮等問題需要中國出力的緣故,而在台灣與中國之間更加傾向中國,雖然歐巴馬執政後期開始意識到中國的危險性、從而提出「重返亞洲」等等的相關概念,但因為主事者手法等因素而未能收效,這也加強了中國國民黨所謂兩岸論述的外部正當性。


但2017年以後,隨著川普當選為美國總統,在國際方面最大的改變之一,就是結束美國自1972年尼克森總統訪中以來對中國長達45年的綏靖狀態,不僅建構美日印澳四國為首的印太體系以對中展開軍事圍堵,更在2018年起的美中貿易戰,透過關稅等報復性懲罰措施,痛擊中國原先具有優勢的加工出口等產業,加速原已必然發生的中國經濟成長瓶頸到來,部份國家也開始逐漸無法容忍中國在外交、經貿及軍事擴張等各方面的蠻橫無理,抗中意識也因此在國際抬頭,原先與中國與美國同時保持一定關係的某些國家,「選邊站」的壓力也開始增加。


而這時候的中國國民黨,依舊固著在2016年以前「良好的兩岸關係是台灣的活路」「只有增大對中國的投資與開放,才能確保台灣經濟繁榮」等等將台灣前途固著於中國的認知圖景,或無視於川普政府帶領美國對中國重新展開的對抗態勢,或兀自站在與中國同一本位的角度觀看外在世界的變化,認為貿易戰只是暫時現象、或者認為中國有什麼妙策奇方能夠打贏貿易戰,歷經2019年以來香港反送中事態起,以至於港區國安法及所謂政制改革後一國兩制的急速倒退,以及韓國瑜旋風在2018年的暴起與2020年的暴落—同時也是該黨在總統大選的再次敗選以後,該黨認知圖景的固著與僵化依然故我,甚至近日該黨黨主席選舉還有變本加厲的趨勢,4名黨主席候選人在所謂兩岸關係的論述中上演「我更親中」的比賽,全部都將國家定位錨定於不僅本即錯誤更早已過時的一中架構上,差別僅在於達成一中目標的手段急進與否而已。


不妨請中國國民黨的諸位主席選將們好好看看台灣之外的世界最近發生什麼事吧:


歐洲原先對於台灣態度並不如對中國般熱絡,也有一邊高唱人權卻持續與中國深化貿易等往來的問題,但今年以來從曾經歷經蘇聯佔領與共產集權統治的立陶宛開始對中國發難,在中國與台灣之間棄中就台,即便中國要求立陶宛召回立國新任駐北京大使、對立國展開停止進口立國出口部份商品等報復措施,立陶宛仍然堅持要與台灣互相在對方首都設立代表處,而且立國的決定也得到來自美國政府與歐盟的聲援與其他支持,立陶宛已經儼然成為美國與歐洲各國對台嘗試新關係的示範者與試金石,東歐波蘭、捷克與斯洛伐克等國更已以疫苗援台作為進一步打開與台灣之間實質外交關係的第一步。


美國雖然近期遭受到阿富汗倉皇撤退,以及打造美英澳新型印太安保架構、使澳洲一併將其潛艦採購案由曠日費時且不斷追加成本的法國轉單至美英盟邦後所引發的美歐外交信任危機,但至少可預見的未來內對台灣的實質支持及外交聲援沒有徹底遭翻轉的可能性,軍售、反制中國軍機擾台等等的作為也在持續運行當中。


除此之外,近期美國、英國與澳洲三國成立的AUKUS印太安保架構體系也為國際投下震撼彈,震撼的原因不僅是因為澳洲將其潛艦採購案自法國轉單至美英盟邦聯合團隊、並將擬採購清單從12艘柴電潛艦改為8艘核能動力攻擊潛艦,該架構更蘊藏將將來進一步擴大並轉化為北約式軍事同盟的可能性,同時也代表英國加強介入印太地區、儼然成為美日印澳之外的印太另一支柱,以及澳洲正式展露從後方二線轉為參與第一島鏈第一線圍堵中國的態勢,意義之巨大可見一斑。


在國際社會對台灣的支持及對中國的圍堵態勢出現進一步強化情況的此時,中國國民黨的黨主席候選人們卻還要繼續上演親中比賽、在政見發表會及辯論會中透過言行向中國北京黨政當局表忠,這無疑只會讓人認為中國國民黨不僅已經喪失感知台灣以外世界趨勢的能力,紅統化趨勢也有不可逆的可能性,不僅無助於該黨在台灣民眾面前一新耳目、無法為台灣社會帶來新意,反而容易遭致台灣民眾的更多反感。


雖然筆者由於有鑑於中國國民黨自1945年以來對台灣與台灣人犯下欺瞞、屠戮(尤其是228~清鄉期間幾可稱是有計劃性有組織性的捕殺台灣本土各界菁英,以及在1949年以後的白色恐怖體制下迫害非共、反共但也不信任國民黨的台灣人)、專制統治及壓制本土語言等等罪行,很想看到中國國民黨早日接受台灣人的徹底清算、而後步上其歷史尾聲,但筆者也很清楚社會事態很難如同個人想像般一步到位;不過中國國民黨如果真的要從這次黨主席選舉開始加速黨的紅統化與萎縮,筆者也只能說這一切並不是某些人口中的「民進黨台獨所逼」,實際上都是該黨自招,既然該黨要親身示現「真仙難救無命客」一語的情境,那其他台灣人不妨與筆者一起旁觀,看這間百年老店何時要以什麼樣的方式為他們的歷史劃下句號?


作者:吳哲文

普通上班族、兼業國內外事務觀察者及相關議題泛用寫手,有感於台灣欠缺奠基於台灣本土保守主義立場的政經評論,因此興起動筆成文的念頭,投身到政治及國際事務等評論的領域,過著多樣的斜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