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 1979年「美麗島事件」
by 邱萬興

 

(photo credit: 艾琳達)

今天(12/10)是世界人權日,你不能忘記的「美麗島事件」,催生了台灣民主重大事件。


願意為困苦的人犧牲自己的人很少。我相信能愛惜這種人才的國家必有光明,而不能愛惜這種人才的社會,必有禍害。——為義受難的高俊明牧師在法庭的最後陳述。


1979年8月《美麗島》雜誌創刊,黃信介為發行人,許信良為社長,黃天福、呂秀蓮為副社長,張俊宏為總編輯,發行管理人林義雄及姚嘉文,網羅了全台各地黨外民主精英,全臺各地黨外人士掛名社務委員共61人。就像是「一個沒有黨名的黨」。《美麗島》雜誌第一期發行七萬本,第二期九萬本,第三期十一萬本,第四期印十四萬本。美麗島運動雜誌推動的三大主張,要求「解除戒嚴」、「國會全面改選」及「修改憲法」。


《美麗島》設有社務委員會、基金管理委員會與編輯委員會三個組織,紛紛在全國各縣市設立分社及服務處,除了銷售雜誌之外,整個組織架構類似一個政黨的經營,在全國各地廣招兵馬,《美麗島》雜誌社將全台黨外人士都集中在《美麗島》旗幟號召下,共同對抗國民黨威權體制,「黨禁」不准組黨的情況下,《美麗島》就像是一個「沒有黨名的黨」。


吳乃德說,《美麗島》時期是台灣最好的時刻,當時政治壓迫雖然非常高,但是那個時刻台灣的黨外人士最無私、最勇敢、最團結。


1979年9、10、11月在全國各大城市設立分社及服務處,舉辦成立茶會等群眾聚會,發展組織與深化基層經營。《美麗島》即成為「黨外」的代名詞,成為實質的「黨外總部」。引起國民黨的不安與強力監控。


1979年12月10日國際人權日,《美麗島》雜誌社於高雄市舉辦人權日紀念大會,在前一天鼓山事件的催化下,吸引了數以萬計的群眾參加。人群手持象徵人權光輝的火把,黨外人士身披紅色名條與三色彩帶,緩緩步向大圓環,原本和平活動,卻因憲兵軍警採取強硬鎮暴隊形包圍大圓環遊行民眾,鎮暴部隊步步進逼,並以催淚瓦斯攻擊,驅散民眾,引爆警民大衝突的「高雄事件」。


12月13日清晨,臺灣警備總司令部旋即以叛亂罪嫌進行全台大逮捕,參與《美麗島》雜誌者幾乎全部被逮捕,許多被逮捕的人都遭到刑求,進行軍事審判,其中林義雄的母親與雙胞胎女兒,在自家遭到屠殺,讓台灣社會籠罩在恐怖的氣氛中。


1970 年代是台灣當代史上關鍵的轉折年代。41年前的美麗島事件,是台灣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起社會民主運動,對台灣發展有極重要的影響。1979年12月10日爆發的「高雄事件」,是台灣從戰後發生二二八事件以來,影響臺灣社會發展最重大的事件,讓台灣許多勇敢、有理想、有抱負的民主鬥士,勇敢大聲疾呼,向國民黨威權挑戰,追求自由、民主與人權,因而犧牲坐牢,因為當年有人奮不顧身,才能有今天的民主自由。


回首來時路,感念這些《美麗島》英雄好漢,爭取民主與人權、挺身反抗威權統治,以勇氣、青春犧牲為台灣寫歷史,他們無私奉獻的身影不該被遺忘。


美麗島英雄好漢影像:張榮華、張富忠、周嘉華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