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包裝成土地正義,「反南鐵東移抗爭」是否有理?
圖、文:泰溫斯




據報載,交通部鐵道局在今(10/13)日,終於拆除了台南市鐵路地下化最後的3戶「拒遷戶」。這樣的行動,代表了長期包裝成「土地正義」的「反南鐵東移」抗爭,終於劃下句點,成功還給台南市民一個公道。


如果你是外地人,走近台南市青年路與鐵路沿線的路口,你會發現這只是個看似平凡、更常常塞車的平交道路口。然而,平交道上面的鐵路,其實就是因居民長期抗爭,而遠近馳名的「南鐵」徵收路段。


這條長約8公里、沿路有300多位住家的鐵路線,不僅常常發生交通事故,更是分割「城市景觀」的一道「傷疤」。


「反南鐵東移」的居民,常常高喊著「政府強拆民地」、「反對氾濫徵收」等激情說詞,並主張要維護自己的「居住正義」,強調以自救會版「原軌地下化」的方案,來取代「南鐵東移」方案。


然而,事實上,「反南鐵東移」居民主張的「原軌地下化」方案,其實是於既有軌的西側施工,對比原本的「東側施工」,以他們的邏輯來說應該叫「南鐵西移」,且東側一樣有民房要拆除,但事後再發還東側土地給東側住戶。這樣的作法不只嚴重「犧牲」另一側居民的權益,更因為工法困難,有可能造成施工人員的危險。


相較之下,現在施行的「東側施工」方案,是「公共利益」最大的方案。因為,這是唯一能保障施工安全、不影響台鐵速度,更能保全「台南車站古蹟」的施工方案。長久下來,更有提升居住品質、改善淹水問題等潛在好處。


然而,「反南鐵」的居民不接受此說詞,甚至常常指責:市府採用「東側施工」方案,是為了「圖利財團」。但是明眼人一看即知,因為「鐵路地下化」是中央政府核定的公共工程,完工的鐵路會建設為「公園」、成為綠地,並沒有「圖利財團」的可能,和劉政鴻的「大埔事件」有「根本性」的不同。


其實,為了安撫被收徵的民眾,早在賴清德市長任內就建設了「專案照顧宅」,並比照公教人員的最低利率,提供貸款,讓被拆遷居民能維持彼此的「社區感」。這樣的作法,不只廣受市民好評,更創下了台灣土地徵收案的先例。


在市府溝通誠意十足的前提下,「反南鐵」居民卻如同「鐵了心」般反對到底,但當我們仔細檢視他們的說詞時,卻發現他們除了「居住正義」之外,並無提出其他「理由」。


例如,他們曾多次提出許多荒謬的說法,來阻擋拆遷。像是「反南鐵」居民表達要留下原本的房子,以「向祖先交代」的說詞,卻視而不見他們的「原軌地下化」工法,仍會拆遷「祖宅」的事實;或是「反南鐵」的部分人士,要求較高額的地價徵收,讓人懷疑「南鐵抗爭」是否只是為了要圖利「自己」。


換句話說,「反南鐵」居民毫無理由、盲目的「反對到底」,再加上種種前後矛盾的說詞,使得這個運動的發展,不只分崩離析,更演變成僅有少數「釘子戶」在自憐自艾的「現況」,甚至連大多數的台南市民都不支持。


平心而論,居民爭取居住正義,本應是「普世人權」,但一個城市的「公共利益」與住戶的「個人利益」,必需取得平衡,這是城市進步的「重要關鍵」。


以台南市民的角度而言,鐵路地下化,是都市「進步」的必須工程,更讓這條長期分割都市的「傷疤」,終於有機會得以撫平。前台南市長賴清德曾說:「如果我必須為了『南鐵地下化』而結束政治生命,那麼,我還是會義無反顧地去執行。因為,做決策的人,不只要有能力分辨,更要有能力去執行。」


鐵路地下化終於得以執行,為台南市創造了都市「再生」的機會,更讓台南有機會趕上台北、高雄這兩個「同期生」,成為第三個鐵路地下化的城市,相信日後的發展,會是所有台南市民所樂見。

作者:泰溫斯

北漂青年、現任職於出版業。台南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