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鄧小平、毛澤東與孫中山
by 南嘉生


面對西方科技與政治軍事勢力進入中國,近代中國比較具有意義的對抗是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而因孫中山的追隨者蔣介石與國民黨跑到台灣來,將台灣的李登輝也可以納入。這幾個人當中,最具震撼的改革是李登輝。


孫中山最大的影響是共和。也就是自辛亥革命後,再也沒有一個傳世政權的皇朝。然而他沒有帶來民主。隨後的國民黨北伐、共產革命、改革開放,都是政治權力在少數人當中傳來傳去,並沒有交給人民。孫中山所稱的三民主義是喊假的,他要黨員對他宣示效忠,多次提拔他兒子握有重要大權,這些都表示他有意傳子,至少不是很開放的將權力交給人民,而是給包含自己兒子在內的一群人。毛澤東、鄧小平都是把權力收回去,變相的另一種型態的皇帝或專制獨裁。


與之相反的就是李登輝。李登輝將權力交給人民。並且在他有生之年將權力交出。在李登輝之後的政治體制,就是民主選舉和政黨政治。並由這樣的架構,讓人民各種基本人權得到保障或深化。這樣的發展使得台灣的政治走向與變化,變得很難和中國文化相容。舉例來說,罵毛澤東、鄧小平,或者在國民黨體制內罵孫中山,就是和他們過不去,也將會被他們整肅或鎮壓、屠殺。這樣的鎮壓是體制接受與肯定。然而在台灣罵李登輝,固然和李登輝站在對立面,卻不會被鎮壓與屠殺。這個罵李登輝的權力是李登輝給的。


以這個權力所屬的角度來看革命。孫中山革命固然終結皇朝時代,但每次權力交換都要革命。蔣介石的北伐、毛澤東的革命是這樣。即令同一個革命下的體制內權力轉換,也是腥風血雨。蔣介石和汪精衛、廣東(胡漢民)、馮玉祥、閻錫山的爭鬥,毛澤東的文化大革命、鄧小平的奪權等都是。但李登輝所開創的局面不是。不算1996年李登輝那次改元開朝的總統選舉,在李登輝之後,已經經過經過6次選舉、三次政黨輪替。從中國朝代興衰架構來看,每次連任的選舉都可算是政變,每次政黨輪替都可說是改朝換代。這也就是說,李登輝時代是可以經常改朝換代而不用革命。


更進一步說,李登輝之後,權力都歸人民所有。不管選總統或政黨輪替,決定權都在人民手中。這是人民的萬世政權。這樣的政權不僅和皇朝中國不一樣,也與孫中山之後的中國走向不一樣。


李登輝、鄧小平、毛澤東與孫中山都曾是社會主義的信仰者,但後三者跟著專制體制跑,但李登輝卻遠離專制,走向民主,也擁抱資本主義。


李登輝讓曾是中國政權管轄下的台灣,走出與中國截然不同的路。


作者:南嘉生

大學副教授,專攻政治經濟學、制度經濟學、經濟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