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專家佛格森(Neil Ferguson)對武肺病毒感染的悲觀報告
by 沈榮欽

圖片取自:Imperial College London

由於歐盟突如其來的一封信,要所有歐洲學生回國,而打斷我的時程,因此幾天前(3月16日)由大名鼎鼎的帝國理工Neil Ferguson招集大批學者共同完成的報告,直到現在才有時間看完。

媒體報導這份報告對於打消英國首相強生所謂的「佛系防疫」至關重要,因為根據他們模型的推算,如果人們什麼都不做的話,估計三個月後死亡率達到高峰,最終81%的英美兩國人民受到感染,英國大約死亡51萬人,美國死亡220萬人。

在缺乏解藥與疫苗下,應變的策略有兩種:

(a)緩解:其重點在於減緩但不一定阻止流行病的傳播,即降低醫療需求的高峰值,同時保護那些最有可能患嚴重疾病的人免受感染。

(b)抑制:其目的是扭轉疫情的增長,將病例數量減少並持續維持在低水平。

緩解與抑制的主要差別在於是否強力中斷所有的交流,緩解希望將醫療資源給予最需要的人使用,而抑制在於強力禁止所有可能人傳人的途徑,希望將R0儘量壓到1以下。

緩解的效果如下圖所示:



從急診病床需求來看,無論是關閉學校、將確診個案隔離或者甚至是居家隔離與社會距離,效果都十分有限,R0仍然遠超過1,而且就英國而言,急診病床人數還是可能壓垮醫療資源。

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美國某些城市就是使用緩解的策略,但是效果有限。

所以一定要加上抑制。要同時強力實施以下所有的措施:關閉學校等公眾可能聚集的場所(如歐洲許多城市目前所做)、隔離所有個案家庭隔離社會距離等強力的措施,才有可能將R0降低至接近1或是1以下。

而且更慘的是,在解藥與疫苗出現之前,以上的這些措施必須要不斷維持下去,否則就會前功盡棄,病毒捲土重來。問題在於疫苗至少要18個月以上才會出現,而且還要加上一些運氣才可能這麼快,同時要禱告這麼快生產出的疫苗不會對人類產生大規模的後遺症。

可是人類的經濟與生活,真的禁得起18個月的無實體交流嗎?屆時所產生的大量失業潮,又會將人類社會帶來怎樣的動盪?

Neil Ferguson的這份報告,比他前幾份報告都更加悲觀,更糟的是,其實他預示著,目前台灣歌舞昇平的生活方式無法繼續下去,也許囤積並不是一個錯誤的想法。

我不是專家,對病毒一無所知,但這是我這些日子以來,讀過頂尖專家所寫的報告中,最黑暗悲觀的一份了,但願它是錯的。

作者:沈榮欽

感謝作者授權《報臺》轉載,原文請參考沈榮欽教授的臉書。作者為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專長為策略管理與組織經濟。

編按:本文提到的英國專家佛格森(Neil Ferguson),昨日周五(3/20)透過推特(twitter)證實自己確診染疫。佛格森日前出現病徵後自行在家隔離,他當時指出,很可能是數天前在英國政府舉行的疫情記者會上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