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學」新政治的神話是怎麼幻滅的?
by 藍士博



台灣民眾黨原本是柯文哲規劃未來市長卸任後的蟄居之所,但是從黨內近日接連爆發緋聞、醜聞,以及後續衍生的政治效應來看,民眾黨可能很難成為他劍指峰巔的登雲梯,更可能是害他南柯夢醒的落井石。

從2014年踏入政壇以來,柯文哲就是標舉素人(被迫)參政、主打新政治、效率、SOP、清廉等形象,這當然與幕僚團隊對他的形象經營有關,也確實創造一股「柯學」的潮流。然而,上任初期標舉的「五大弊案」慢慢退縮為五大案;以及為了與地方派系合縱連橫,不惜鬥臭吳音寧、辭退又復聘姚量議等,在在都讓柯文哲的理想光環蒙上陰影。

倘若選票代表的是施政滿意度,那麼姑且不論柯文哲在連任選舉中僅僅以3000多票險勝;更直接的現象是,大喊要在中央等他的陳思宇即使有她父親的地方基礎,仍然在後來的立委補選中敬佩末座。換言之,早在2020年大選初期就透露出柯文哲的群眾魅力無法外溢、過於集中的缺點。

這個缺點明明如此明顯,但是柯文哲及其(現在的)幕僚們卻不知道為什麽就是不肯面對。如果說「人和」一直是柯文哲自台大醫院時期的硬傷,害他長期於地下室潛沈,那麼試圖在郭台銘、宋楚瑜之間擺盪游移,甚至正式組黨,不僅是在關公面前耍大刀,更讓柯文哲後續的政治動作越見地荒腔走板。



簡單來說,理念上標舉新政治的台灣民眾黨,幾乎不可能在手段上採取柔性政黨的組織型態。台灣地方政治上有太多他們在台北市政府/黨部裡想像不到的情況,想要同時滿足「新政治」形象與成功拉攏地方上「非藍非綠」的第三勢力,更幾乎是緣木求魚。於是本來以為可以左右逢源、面面俱到的美好期待,果真到現在變成了左支右絀,甚至互扯後腿。

正所謂理想豐滿現實骨感,即使柯文哲與台灣民眾黨或成2020年國會改選第三勢力的最大贏家,但是上任至今黨團內部運作與委員們的問政表現勉強只能說是中規中矩,未能讓人眼睛為之一亮。而那些選前就不被選民認識的不分區候選人,至今也仍然是選民不認識的不分區立委。假使台灣民眾黨黨團持續地欲振乏力,那麼兩年後當然不可能為失去行政資源的柯文哲提供舞台。

事實上,柯文哲的「柯學」形象當然是市府宣傳資源持續挹注下的結果。然而如果說兩年後柯家軍可能面臨到「斷炊」的危機,最近接連發生的緋聞、醜聞與後續衍生的政治效應,則幾乎戳破了所謂「柯學」的新政治神話。

政治場域的兩大危機,無非色,或者錢。當然不管是張蔡二人的緋聞、張與其他政黨的密室協商,高雄電音趴的金流疑雲等都與柯文哲本人無關,卻大大重創了柯文哲自從政以來就持續經營的「清流」、「白色力量不一樣」等關鍵形象。理念、立場、戰略、戰術與紀律,一直是政治團體發展時需要遵照的重要面向。有趣的是,明明緋聞在第一時間重傷台灣民眾黨形象,為什麼「大黨鞭」蔡壁如在受訪時卻可以笑容燦爛,好像後續的政治效應都與她無關?又或者,明明在黨內沒什麼代表性、才剛剛又落選的陳思宇,也在當天晚上呼籲當事人辭職、道歉,貌似好心我們陪你,實際上卻只是踩著同志的頭頂蹭媒體聲量。

於是,假如「柯學」新政治的神話就這一刻起幻滅,與其怪王浩宇、怪張益贍、怪蔡宜芳,怪那些在餐廳討論電音趴金流卻被錄音的台灣民眾黨候選人們,柯文哲團隊「趁你病,要你命」的危機處理能力——彼此踐踏,見風轉舵,連「舊政治」(假如政治真的可以分新舊)也嘆為觀止的行為,恐怕才是「柯學家」們的真正罩門吧!

作者:藍士博

桃園人。第38屆圖書金鼎獎得主。關心台灣文史及轉型正義議題,時事評論與獨立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