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應該廢除諾貝爾經濟學獎
by 沈榮欽



下星期一就要公布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諾貝爾獎項中原來沒有經濟學獎,諾貝爾本人並不認為有設立經濟學獎項的必要性,是瑞典中央銀行(Sveriges Riksbank )慶祝建行三百週年時,捐了一筆款項給諾貝爾基金會,真正的目的在提高經濟學家的地位。

所以連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名稱都有少許誤導的嫌疑,它的真正名稱是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而不是提倡者刻意使用與其他獎項相同的Nobel Prize in Economics。

諾貝爾經濟學獎最著名的兩次爭議性的頒獎是1974年同時頒給Myrdal 和海耶克,這兩位一左一右、政策主張相反的兩位學者。同樣的情形在2013年再度上演,三位得獎者中的兩位主張完全相反,Fama 是效率市場的提倡者,Shiller 反對效率市場,主張行為經濟學。

對於其他的科學獎項來說,你很難想像物理學獎會同時頒給相反主張的兩人,學術思想或許會隨著新發現而有所不同,但是物理學獎不會同時給予物理學理論完全相反的兩人。

這對一向喜歡模仿物理學成為科學分枝實在尷尬,特別是海耶克本人其實根本反對設立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在諾貝爾獎晚宴致詞中指出,當初他曾被諮詢是否該設立諾貝爾經濟學獎時,就已經明確反對,他認為該獎項會給予任何個人在經濟學中都不該擁有的權威,經濟學獎只會令執政者與社會大眾,誤認為經濟學是和物理學一樣的硬科學,尤其是使用數學來強化此一錯誤的認知,可能會造成錯誤的政策或甚至災難性的後果。

(海耶克,奧地利出生的英國知名經濟學家、政治哲學家,197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不過諾貝爾經濟學獎其實是在海耶克最落魄時頒給他,當時他已經從倫敦政經學院到芝加哥大學,再回到歐洲大學任教,退休後錯誤地加入另一所新成立的大學,該校不僅沒有經濟系,學生也沒聽過海耶克,同事也沒人在乎他。就在他陷入人生最低潮時,反而是他一向反對的諾貝爾經濟學將他重新帶回世人目光的焦點,再度將他推向事業的高峰,直到他過世為止。

更令人諷刺的是,最近拍賣的海耶克遺物中,他的諾貝爾獎獎牌,以110萬英鎊售出,是史上出售的諾貝爾獎獎牌中,價格最高者,遠超過之前80萬美元的紀錄,並連帶使得海耶克的美國總統自由獎章與英國女皇的獎章價格水漲船高。

問題在於,自從諾貝爾經濟學獎設立至今,經濟學家的地位已經今非昔比,佔據各大政府與相關機構要職,甚至已經遠遠超過瑞典中央銀行當初的想像,因此從經濟誘因上看,大概不會有已經變身為利益團體的經濟學家會贊成廢除諾貝爾經濟學獎,這個議題也沒有機會真正進入嚴肅的思考了。

作者:沈榮欽

感謝作者授權《報臺》轉載,原文請參考沈榮欽教授的臉書。作者為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專長為策略管理與組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