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現兩蔣治世感 就該外省人執政
by Ingsing



緬懷兩蔣時代,是泛藍政治認同的核心要素。究竟緬懷什麼?吏治廉能?萬眾一心?長幼有序?這些,都存在著平行世界的認知與想像。但那時代有一項明白的事實特徵,可能是真正不可或缺的緬懷重點,卻在日後的各方詮釋中被忽略。那就是:外省人統治。

中老年鐵藍群眾搖著青白紅旗、高唱中華民國頌,呼求美好往日重現。既然要重現,自然也該由外省人執政。十分合理。

別以為我在講外省背景民眾的心理。不,我的重點是「本省人」,畢竟根據簡單的人口學,任何外省政治人物要在總統或本島縣市長選舉中有拼面,大多數選票還得來自本省人。韓國瑜現象也很清楚,大部分韓粉是本省人,包含那些形象最「local」、最「庶民」的(之後用到此詞時引號省略,但仍是特指一般談論韓粉時的意思)。

本省藍選民當然也會支持本省藍政客,機會很多。但從經驗看來,唯有外省政治人物,才會令他們到達癡醉的程度,是癡醉!曾經的宋楚瑜、馬英九到現在的韓國瑜,都是如此,未有本省政治人物享同級待遇(上世紀末的李登輝不同,他當時的群眾基礎大異於本世紀的泛藍)。雖老生常談,謂馬英九這種高級外省人小白臉惹人愛,但2018年的新風潮揭露了更多:高級甚至不必要,連草包都是外省的迷人。

前總統馬英九與熱情支持民眾。本省藍選民當然也會支持本省藍政客,但從經驗看來,唯有外省政治人物,才會令他們到達癡醉的程度。(圖取自: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234131

後李時代初期,一般還以為,面對民進黨競爭,國民黨也必須推出本省政治領袖,以迎合本省選民。但在連戰父子先後敗選間,迷霧漸散。原來,還留在藍營的民心,更喜歡高層政治職位由外省人擔任,不僅總統,中樞高官都多些更好,本省政客則留在侍從位置即可。所以有馬時期的外省內閣,延續到現在張善政主導的韓國瑜國政顧問團,這才是中華民國的原汁原味。

這並不奇怪,投票常常就是投感覺的,緬懷兩蔣時代更是一種極度憑感覺、重氣氛的活動,禁不起理性分析。難道那些泛藍選民真相信國民黨上台,就會經濟高速成長、青年謹守本分、反攻復國在望?別鬧了。說來,最容易再現,而且不待施政,選舉完就能再現的,就是外省人執政了。好多、好多感覺都可以回來。

這並不是說,上街去問一個台灣國語濃重的韓粉你是不是認為台灣應該由外省人領導?」就能得到肯定答覆。多半他們也不曾察覺或明確定義自己的偏好。他們會說,喜歡韓,是因為他「人品好」、「跟我們一樣從基層苦過來」。嗯,尊重。

大半生致力廢除種族隔離的前南非大主教屠圖寫過一段自身經歷那是上世紀中期他在另一個非洲國家搭飛機,那裡沒有種族隔離。當他一登機,看見機師是黑人而不像在南非都是白人心裡突然閃過一抹憂慮:「黑人真的能開飛機安全嗎?」他馬上驚覺種族歧視是多麼深入人心連他這樣一個民權運動者都不能完全去除對自己種族的偏見
前南非大主教屠圖,198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獎者。

在台灣,外來威權體制尊中貶台數十年,對在地族群審美觀造成的效果非常深遠。只要想想你還三不五時會聽到本省人面帶得意說「很多人(從我的外貌、口音)以為我是外省人」,就明瞭了。本省庶民韓粉真會覺得韓和他們是同樣的人?才怪。人們通常不會意識到語言表現多麼強烈影響他們對別人的觀感。韓的腔調、口才、用語,包括眷村式跟中共式的,恰好跟本省庶民不同,才有魔力。對,他不高級,所以是個沒身段、親民的外省人。

不管最初是以什麼理由崛起,一個政治人物必須有相當贏面了,得到的支持才會愈聚愈多愈強烈。人們狂熱擁戴一位候選人,不只是因為「我自己喜歡他/她」,更重要的是「我知道我方最多人支持他/她」,如此才能夠把打敗對手的希望都寄託在他/她身上。

因此,即使像前面說的,外省藍政治人物對於本省藍選民,具有特別的吸引力,但要捲起大規模的風靡,可能還要經過曲折一些的機制。如果藍營普遍認知,能量最強的外省鐵藍選民會特別力挺外省候選人,後者又得媒體寵愛,那麼對本省藍而言,跟隨外省藍的喜好,更是不會錯。

說到這,有人問,韓國瑜最近民調已大跌,講這些還有現實性嗎?我想提醒,以韓這樣一個格調和能力都自始不能勝任首長職位的人,到現在才掉到30幾趴的民調,只是太遲太淺的領悟吧?這僅表示他難以再吸引稍有理性的選民,但他的「國旗裝」鐵粉凝聚力仍然強,熱愛他的理由仍然不變。2008年以降,代表國民黨角逐總統的,都是外省人,這樣一個長期迥異於社會人口比例的現象,不是偶然,而是藍營結構性的特質。就算韓這次因個人條件跟不上,樓塌了,藍營內的省籍偏好也會繼續存在。

韓國瑜難以再吸引稍有理性的選民,但他的「國旗裝」鐵粉凝聚力仍然強,熱愛他的理由仍然不變。

那麼,泛藍本省選民就偏愛外省領袖,有什麼不妥嗎?問題不在那。畢竟賣台不分省籍,糟的是選出國民黨,至於國民黨由本省或外省政客出頭,本身已說不上好壞。

但藍營這些微妙的族群政治動態仍值得正視。當國民黨的明星選拔就是以這種原理運作,外界卻或基於「政治正確」而避免談論,是無助於分析和因應的。

至少我們可用這個角度,觀察政治人物浮沉。這回吳敦義、王金平連黨內初選都玩不起,原因難道無涉藍營群眾的省籍品味?最近沈富雄預測,蔡英文總統連任後,2024最有可能將是朱立倫與鄭文燦之爭。咦?為什麼是大選與初選已各慘敗一次、閒置已久的朱,偏輪不到屆時很可能已連任全國最大市市長、理應如日中天的侯友宜?沈沒談到侯,但以本文觀點看,光是以侯真正與庶民同的口音,就很抱歉。

作者:Ingsing

中年男,做過記者,現在從事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