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行旅~《返校》另類小旅行
by 穀雨

近年來著重人文與樂活的小旅行蔚為風行,這次穀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配合電影《返校》主題的私房景點走讀。

電影裡「翠華中學」真正的拍攝地點是在屏東縣潮州鎮彭城路315號的志成商工,它是一所已經廢棄18年的學校;雖然仍有管理員,但並未對外開放,沒有相關人員陪同禁止進入。以下介紹幾處景點,同樣可以帶大家重返那個風聲鶴唳的沉默年代。

位於屏東縣潮州鎮的志成工商
圖片:中央通訊社

臺灣師範大學

位於台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的台師大,是同時擁有古典風華與現代視野的學院。前身為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簡稱臺北高校),創立於1922年。當時是台灣唯一一所菁英養成的預科高校,畢業後可申請免試直升台北帝國大學(今台灣大學)。戰後由國民政府接收,因為有急迫的師資需求,將其改制成具大學位階的「臺灣省立師範學院」。

從古亭站出發沿著和平東路往前走,沿途鋪著紅磚道,與成片的紅磚圍牆搭配出寧靜的氣息。經過音樂系館時,還能聽到琴房裡傳來悠揚的音樂,輕快悅耳的曲調就像電影裡充滿希望的序樂。


作者提供


來到雄偉方正的校門口,迎面可見舊日水池樣貌仿建的水平方廣場,平靜無波的水面映照出紅白相間的行政大樓,與其後方的普字樓都是紅磚建造的哥德式建築,皆為日治時期保留至今的美麗古蹟。

近代復興式的尖塔、凸面、長條窗、女兒牆、四葉飾、框邊、以及精緻洗石子工法,處處值得仔細觀賞。這時回頭一看,會發現校門口上方寫著「誠正勤樸」四字校訓…沒錯!正好跟「翠華中學」的一模一樣!

照片取自台師大


再往右望去,坐落在成排林木大道後方的是莊嚴雄偉的禮堂。整座建築充滿都鐸王朝風格,中央立面為三角形山牆,其間並有盾形、花形雕飾,兩側則是突出的衛塔,氣勢非凡。此刻的禮堂入口,位於巨幅書法碑文之間的深褐色雕花木門半掩著,隱約透出一股神祕的氛圍。難道這所美麗的校園,也曾發生過不為人知的過往嗎?

禮堂(圖取自台師大網頁

走進校園,來到同樣列為市定古蹟的文薈廳。這棟斜面屋頂的長型房舍是台北高校最早的建築物,用來作為「生徒控室」,也就是師生下課時休憩的場所;以前學生要在此休息準備,上課鐘響才能進到教室。它是一棟折衷主義的趣味建築,屋頂較長的那一面是蝙蝠廊,立有六根柱子,形狀為飛蝠狀。兩邊側面牆壁上端,各有一木製窗框,形狀為大衛之星,外圍也是蝙蝠向外飛的圖案,與廊柱的六隻蝙蝠合起來即象徵著「六六大順」。無論是蝙蝠或大衛之星,都是對於莘莘學子們的殷殷祝福。

圖片出自:https://images.app.goo.gl/3SEQUWxw9E22yEMn8

由於校內空間有限,這裡曾經做過倉庫、教室、辦公室、咖啡廳及餐廳使用。直到80年後才重新定位回「師生交誼場所」。現今廳內也展出許多文史相關特展,並有師大專屬的出版品與文創品展售。

就在這樣看似充滿活力互動的「生徒控所」前,矗立著一座綁著許多祈福彩帶的自由之鐘。其實早在1920年代,「自由之鐘」就設置在台北高校的校舍屋頂上。戰後因年久破損而移除,直到當年高校的校友們募資重建,才在2013年重新敲響自由之鐘。從前穀雨在學校時總覺得師大是一所保守的學校,跟「自由」似乎大相逕庭。卻在偶然的機會中看到學長姐所舉辦的「四六事件」紀念展,這個鮮為人知的事件後來被視為「白色恐怖」的開端,自此之後教官進入校園,事件過後一個多月,台灣也開始了長達38年的戒嚴時代。

作者提供

逐步了解之後,才知道原來師大在剛成立時曾是一所豐富多元的學校,卻在轉型不到三年就遇到這樣恐怖的悲劇。如同一位父親曾經歷此事的師大台文系教授所述:「我每次讀到四六事件都非常感慨:這樣美好的季節裡,很多學生美麗的理想卻破滅了。」今年剛好是「四六事件」發生七十周年,當時受到牽連的台大與師大共同舉辦系列活動:【微光漸顯:四六事件紀念特展】、【黎明破曉前:四六事件七十周年活動】。雖然已經展出完畢,但人們逐年正視這樣的歷史,不再「忘記了」、不再「害怕想起來」,相信我們終將走向「光明之日」。

殷海光故居

 鬧中取靜的溫州街區充滿文藝氣息,在泰順公園後方這一帶從前是台大所屬日式宿舍群。走到18巷16弄路口,就可以看到標示著「殷海光故居」的路牌。

作者提供

《返校》片中作育英才,奉獻自己而不求回報的殷翠涵老師,其原型很可能是殷海光教授。原始遊戲劇情裡描述的殷老師,最後逃亡海外,長年奔走於人權自由,卻因為肺癌而過世,解嚴後才回到台灣安葬。而自由主義哲學家的殷海光〈本名殷福生〉,是台大哲學系教授,學術地位卓越,卻被國民黨認定言論中帶有煽動顛覆國家思想,起居都被政府監視,最後罹患胃癌抑鬱而終,時年僅49歲。

作者提供

走過佈滿濃密青翠植物的小巷,便是殷海光故居的藍綠色木門。曾經在這道門外,總是站著黨國特務,嚴密緊盯殷教授的往來親友與生活起居。

作者提供

進入庭院,才發現裡面別有洞天!這一塊大致為三角形的基地,裡面居然自成一格的有山〈土丘〉有水〈蓮池〉,還有殷教授自製的水泥圓形兒童泳池和可充當烤肉架的讀書台,堪稱哲學家的祕密花園。

作者提供


右手邊的綠色小屋就是殷教授一家生活多年的地方,門口豎立著海報─原來今年也是殷海光先生100歲冥誕與逝世50周年,在南海路54號的二二八基金會舉辦〈被遮蔽的燭光〉紀念特展,直到202031日。

作者提供

來到從前的客廳,可能有人覺得眼熟。在2018年中元節有一支引起廣泛討論但很快就下架的廣告,就曾被指出是在故居拍攝,但其實是個美麗的誤會。



 從前的起居室不定時播放其生平影片,介紹殷海光先生為了自由主義的堅持與對抗權威的勇氣。殷教授與學生感情深厚,除了教學認真,也在共同創辦的《自由中國》雜誌撰寫政論文章,秉持『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精神,以文筆譴責當局的思想禁制,對台灣後來的自由民主思想具有貢獻。

作者提供

故居內的海光人文書院,仍持續舉辦讀書會、人文合宿,以及相關學術講演。期許透過各項活動,延續殷教授的精神,讓台灣成為懂得思辨的人文之島。就像殷老師在片中所朗讀的詩:「樹葉有愛時/便化成花朵/花朵敬拜/結出果實」,我們生活在這片自由的土地上,享受著前人種樹栽下的結果。即使土地一直都在,「埋在地下的樹根/使樹枝產生果實/卻並不什麼要求報酬」也願我們都能持續愛護、付出栽培,為將來的果實提供養分。

作者提供

※延伸旅遊:《返校》電影取景的重要景點 (詳細解說可參考國家人權博物館“不義遺址”網站)
Ø   景美人權文化園區 (景美看守所舊址):張明暉老師與同學被監禁處
Ø   六張犁公墓 (昔六張犁亂葬崗):片尾魏仲庭造訪張老師墓的地方

作者:穀雨

繁忙城市中的慢活一族
喜好嘗鮮的古早味靈魂
最大的興趣是聽故事與說故事
最愛的幸福是旅途中遇見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