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人物的「真性情」與「口直心快」有什麼問題?
by 蔡宜文

在工作與家庭中二選一或是選擇蠟燭兩頭燒,仍然可以說是所有職業婦女的惡夢。


在2016總統與立委選舉期間,我在《想想論壇》寫了〈政治與選舉中那些不必要的性別修辭〉,討論當時選舉的陣營使用了援引性別的譬喻形容或攻擊對方的言論。我提到這樣的性別譬喻會帶來的問題:藉由這樣的譬喻,將再次鞏固原本的權力關係,例如洪秀柱總是強調她是女漢子,這些描述方式背後隱含的思維,都是認為女性相較於男性更不適合於政治事務──要成為適合的政治工作者,就必須要像個男人。由此再次加強了針對於男女在公共事務參與上的刻板印象。

四年後,我們又再一次經歷了總統跟立委選舉,很可惜的,這樣的狀況絲毫沒有改善,像是前北農總經理吳音寧依據法規拒絕去市議會備詢時,柯文哲用「醜媳婦還是要見公婆」來形容。

請問為什麼醜媳婦要去見公婆?請問憑甚麼議員是他們的公婆?請問這背後的價值觀是什麼?當柯文哲以「媳婦與公婆」作為比喻時,就是支持這個權力關係,柯文哲就是支持公婆跟媳婦之間就是應該要有不平等的權力關係,才會使用這個譬喻。
 

「真性情表達法」成為政治人物的護身符

但這次選舉,早已超越以性別關係作為譬喻,更甚者,針對於性別的攻擊,是轉以玩笑、失言等「真性情」的表達,成為了政治人物說出性別歧視或刻板印象言論時的護身符。

像是最近才被高雄新聞局長王淺秋上節目說「雙子座太真性情」的市長韓國瑜,無論在直播時以「鳳凰都飛走了,進來一大堆雞」後,直指「雞」是只來臺灣賣淫、非法打工的移民,這類歧視新移民,特別是針對新移民女性的言論,或是在舞台上脫口而出說「他奶奶的」等詞彙,往往被認為是真性情、口直心快的代表。甚至張善政也為韓國瑜緩言過「選總統並不是要選聖人」。

柯文哲在討論城市美學時提到「臺灣女人不化妝出來嚇人」,或將林志玲是否懷孕這件事當成談資,「結婚生子就退出這比賽行列」表示女性進入婚姻或生子,就沒有性吸引力(再一次暗喻其幕僚黃瀞瑩的性吸引力),而這也不是柯文哲第一次用黃瀞瑩的性吸引力來吸引媒體的眼光了。

無論柯文哲是否是刻意的,最終總有人出來說「阿北是真性情、口直心快」,而媒體也總是使用「失言」這兩個字來描述柯文哲每一次針對於特定性別的攻擊與刻板印象。 

以「沒有惡意」為由,拒絕進步與改過

首先,失言、真性情或口直心快,背後預設的就是說出這句話的人,並沒有惡意,是不小心說出口的,但當這個不小心已經不只一次,是數次之後,我們該如何去看待這些不小心,又該如何去看待所謂的「沒有惡意」──難道沒有惡意,這些言論所造成的傷害,就不應該被檢討或是不應該被修正嗎?

請大家回過頭來想,韓國瑜與柯文哲是臺灣南北兩重心的縣市首長,他們所扮演的位置,所象徵的意義,他們在政策上所發揮的作用,倘若他們的「真性情」直接展現出了他們對於特定性別的歧視與刻板印象,卻又一次又一次的拿出「真性情」為由拒絕進步與改過,那我們要如何期待他們的施政與所抱持的價值,會是支持並擁戴性別平等的?
 

柯韓二人認為女性不應該參與公共事務

其次,真如同媒體或某些支持者所言,柯韓兩人的性別歧視與刻板印象言論僅為「真性情」或「口直心快」而已嗎?我認為並不是。

我們可以從在國民黨初選初期,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投入選戰,後傳出其伴侶反對,郭台銘回以一句「後宮不得干政」引發軒然大波,但當時同樣有角逐總統大位意願的兩人柯文哲與韓國瑜,並未直接對此言論表達抗議或藉此批判郭台銘,此一言論將女性伴侶視為「後宮」是非常歧視且封建的作為,反而紛紛藉此表態自己的伴侶不會「干政」似乎是一個優點。

柯文哲當時是說他管不住陳佩琪,但只要他堅持,「陳都會聽自己的,」而韓國瑜更是直說「男人以天下為家,女人以家為天下」,這些言論都明顯看出,柯韓二人根深蒂固認為,女性並不應該參與公共事務,柯韓兩人並不認為這樣說有什麼問題,也並沒有試圖改變的意思。

「歧視女性」等於「真性情、心直口快」

問題從來都不是陳佩琪認為柯文哲帶自己出去加不加分?或是李佳芬可以叫韓國瑜洗衣服?我們無法判斷他們的關係是好還是壞,因為「關係當中的協商」是他們自己的事。但作為女人,我們的生命與我們所經驗的人生,可以拒絕加入男性的評分系統當中。

為什麼林志玲結婚生子了就「退出這比賽行列」──這個比賽的評審是誰?由誰來決定名次?很明顯的,在柯文哲的這段話中,指的是他自己,也就是男性本身,也就是說男人他們可以決定女性「還在或不在比賽」中。

當韓國瑜說找「漂亮女生」來拋繡球的時候,他想的也是同樣的事情,那就是將女性的性吸引力作為一種吸引男性前來的方案。

從這些言論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女性被認定是在家庭中的,應該要生育的,並且在結婚及生育之後就離開公領域的,女性被看成是移動的子宮,或更有可能的是——家務的無酬雇工。

在李佳芬表示要叫韓國瑜去洗衣服冷靜時,柯文哲得意的表示自己不洗衣服都是伴侶陳佩琪在洗。我腦中不禁浮現,陳佩琪的老公連洗衣服都不會,自己還得了肺腺癌,是怎麼在男性為主的醫界可以當到市立醫院小兒科主任的?

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今天的陳佩琪沒有這些「阻礙」,他會有什麼樣的發展?確實正如同柯談到太太時評價的,陳對他確實很「加分」,他看似也樂在其中,或許並不覺得可惜,但當我每次看到柯文哲的「失言」時,我總是想到那個平行宇宙裡或許做了不同人生選擇的陳佩琪,想像她本來會有什麼成就?

無論是否為刻意,總有人出來說柯文哲是真性情、口直心快的「失言」。圖片來源:聯合新聞網



男人的幸福來自不需在事業和家庭間做選擇

對我這代的女人而言,性別平等並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詞彙,至少在法定的權益上,我們已經很難看到曾經有過的不平等──但如果不是在工作與家庭中二選一、就是在蠟燭兩頭燒這件事上,仍然是所有女性的惡夢。

婦女被認定必須以家庭為重,「以家為天下」也是所有抱持著夢想的女性,無論在心理或獲得社會支持上最大的障礙之一。

我不奢望這些男性候選人去理解到他們今日的成就,是由於有人幫忙處理他的生活與家庭的需求,因為我也不期待他們了解不需要在事業跟家庭中做選擇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對於認為30歲以後的女性「不婚不生」是國安危機,或認為愛情的最終就是洞房的柯韓二人而言,低生育率與少子女化或許只是數字跟KPI,但對大部分女性來說,選擇事業還是選擇小孩?選擇家庭還是選擇個人成就?並面對這些選擇隨之而來的評斷、刻板印象和無止盡的「評分」,是大部分女人的生命難題——而這些生命難題,不應該是任何人「真性情」的展現。


作者:蔡宜文
1988年生,清華大學社會所博士生,專長為親密關係社會學、女性主義,曾獲《2014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碩博士論文獎》、《2014女學會暨高醫大性別所研討會論文獎優選》等獎項,目前的研究興趣為網路的知識社群與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