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民主進步黨徵召投入2020年立法委員選舉的新世代青年吳怡農 |
今年52歲、崛起於野百合學運的周奕成,見證臺灣威權時代和民主改變的開放,他語重心長地表示,臺灣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出來,國家的發展與民主才能一代一代的延續下去。
曾是熱血青年的周奕成,之所以走上民主運動這條路,自曝「不喜歡被不合理的體制管理。」他覺得「為何這個書不能看?這個話不能講?」原本他只是希望爭取個人的自由,才會開始去反抗父母、反抗老師和教官,沒想到後來發現這不是『一個人的問題』,而是背後社會體制的問題,才恍然大悟,於是開始去爭取民主自由。
目前獲民主進步黨徵召投入2020年臺北市第三選區(北松山、中山區)立法委員選舉的新世代青年吳怡農,雖然和周奕成分屬不同世代,但兩人對臺灣卻負有相同的承擔。把周奕成當「哥哥」的吳怡農,坦承1990年學運時「才9歲,當時對臺灣並沒有做甚麼(幫助)。」18歲出國時,臺灣還沒有實施總統民選,但回臺後,他看到一個「不一樣的臺灣」。為了共創臺灣的未來,他毅然投入這次選戰,但看到大家都在談亡國感,他卻從不同面向去正面看待:「很多人有亡國感,有些人寧願接受『一國兩制』的想法、也有些人選擇『對政治冷漠』,以上兩種作法我都不喜歡,因為我覺得臺灣有許多優勢,若好好善用這些優勢,我相信國家就會永續下去。」
新的意識形態鬥爭開始崛起
對於2020臺灣的戰略政策,周奕成提出以下兩個觀點:
首先、2020將是一個轉捩點,是全球進入新的意識形態大鬥爭的年代。周奕成舉出法蘭西斯·福山的說法:「80至90年代,大家都認為世界到了穩定的狀態。」但近年,特別是中國,正積極展開一些行動跟維吾爾、西藏、香港都已經發生大大小小的衝突,這表示中國的國族主義想要走回天朝制度,民族主義有復興的趨勢,「中國想鋪展『一帶一路』的大戰略,走回強制和高壓的路!」
第三社會發起人周奕成 |
周奕成分析,2020的意識形態大鬥爭,爭的是「人權的自由和平等」。他指出,去過中國會發現一件事,中國已經「將人分級」,他表示,資本主義社會相對之下比較平等,「號稱共產主義的社會,如今竟然變成最不平等的社會!」也因此,2020會在「人最根本的價值上」打轉,「因為要去捍衛這些價值。」周奕成坦承這些年已不太參與政治,只會在臉書上寫一些他對臺灣的觀察,盡他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責任。
臺灣做世界的領導者
其次,臺灣應調高自己的視野,做世界的領導者。周奕成認為,臺灣是一個獨特的國家,應高舉普世價值。他不了解為何臺灣有人要當「粉」?人放棄自己的主體性,去崇拜政治人物是一件很奇怪的事。「人就是人,把自己變成粉,是民主倒退的狀態。民粹主義的人,就是『粉』狀的人。」
周奕成坦言自己是支持蔡英文的,「雖然我支持她,但我不會想當『英粉』!」他對蔡英文政府也有很多批評,但他覺得「沒有誰是十全十美的領導人」,他期許蔡英文可以做2020年那位捍衛自由民主價值的領航者。
談到國防問題,周奕成認為過去臺灣的威權時代,從黃埔時期一直延續到中華民國,國軍必須要做很大的改革。改革方法就是從軍隊的口號、軍歌開始。周奕成同時批評蔡政府「對國軍政治教育這塊沒有大力改革!」他認為臺灣國軍應定位為亞太和平軍,非戰爭時期就以維護亞太的和平為主,和國際互相聯繫,不再只是定位於臺灣的軍隊,重新賦予國軍整套的使命與價值觀,產生新的榮譽感。
對此,吳怡農則提出不同的想法及對策:
針對臺灣國防,他認為「大部分國軍知道自己是為中華民國而戰,但覺得政府並沒有在支持他們。」進一步分析,「軍歌、口號是威權時代留下來的,但去想想,國軍認為那是他們的家,所以政府要整頓軍隊,優先的工作不是把口號廢掉,而是讓軍隊感覺社會大眾是站在他們這一邊的,急著想改變,只會讓他們覺得我們是要拆毀他們的家!這樣子做,對體制內的國人是很大的一個打擊。」
「所以,關心國軍的方式可以從基礎教育開始。」吳怡農分析,政府怎麼教育軍校,他們將來就是怎樣的軍官。」
改造軍校教育會改變國軍的品質
吳怡農關心國軍。他說,中正預校是國防部的高中部,他建議:「第一、政府招募軍校生要帶頭改變社會對軍校生的看法。」對軍校生而言,每月有薪水15,000,對家庭經濟狀況比較有負擔的學生來說,是報考軍校的最大吸引力。「關心軍校生、照顧軍校生是第一件要做的事。」
第二是改善軍隊訓練的內容。「買設備很重要,但訓練內容更重要!」訓練比較看不到成果。吳怡農認為現行的徵兵制4個月不是問題,4個月當兵的訓練內容才是重點。吳怡農指出,不用改變現在的役期(時間),就直接改變軍中的內容就好──不要浪費大家去當兵的時間,「當社會大眾開始重視軍隊之後,軍隊自然會感到政府重視他們。」吳怡農建議,臺灣現行的政策要跟上社會的腳步。
最後,吳怡農指出,政府是國家的支柱,把政府摧毀了,對大家沒好處,「應該是大家去參與,國家才有未來。」他坦言自己是從這個核心理念開始,慢慢爬梳臺灣的國防軍事議題,開始關心臺灣經濟和公共政策,他也希望「國家的政策更好、國家才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