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之辯背後傳達的生命意涵!
by 黃宗玄

 

圖片取自:Pixabay


散文,代表的是從“”而出的抒發之語。對大家來說,似乎並不陌生。然而,如果要確切定義,到底什麼是散文?好像,又有些難度!近日,因為林榮三“文學獎”而起的散文之辯,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這其中的癥結在於,散文的本質到底是什麼?難道,得自己真實發生的故事,才叫做散文嗎?寫別人的故事,就不叫散文嗎?在諸多散文之中,其傳遞的核心價值是什麼呢?


事實上,散文或許並沒有這麼難懂。我們每日在臉書、IG,甚至是大街上的廣告,都算是一種散文。像是,今天肚子好餓唷!想吃鹽酥雞。這短短幾句,當然可以算是散文的一種。也因此,實際上,我們每天都會用到大量的散文,然而我們卻對它想當陌生。


可是,這個文學獎爭議的點到底在哪裡呢?原因在於,作者以第一人稱,書寫他人的故事。且用類似小說的手法,有劇情,有戲劇張力,還有幾可亂真的生命經歷。重要的是,有人出來指認,這位作者所書寫的主角,真有其人。而在不經意間,被書寫進入文章裡頭。


這種驚愕,或許才是事件引發討論的真正關鍵。其實,這樣的散文,不否是真的引起了話題。主要還是因為所描述的主題,是運用性別措置的方式,來架構一個探討人心的議題。所以,與其圍繞在它是否是散文,亦或是小說。不如說,這篇文章想要傳遞給讀者的一種置身無奈與糾結下的全心體悟,會是更實在的。


假若,作者在聽到這樣的故事之後,以其眼眸跟筆鋒,從“心”抒發,去探索一個可能的世界跟空間。那麼,這篇文章到底是散文,還是小說,也就沒那麼重要了!這也就是,為何有些小說,讀起來像是散文;而有些散文,卻看起來像是小說。但,鑽入本質,它們都是在探看人心的各種可能。


正因如此,散文扮演了挖掘“自我”的重要角色。跟小說比較不同,散文常常是在自我的思辨、話語跟生命經驗之中,去演進、去成長、去變化、去昇華。相對地,小說則是藉由人物設定,來演繹出一個人的生命抉擇,還有因應內心跟時空環境,所做出的命運改變。


有趣的是,散文往往並不是巨大的去構築一片宏偉的莊園。相反地,它以生活的日常,去汲取特別的智慧跟生命點滴。在散文的書寫之中,內心是會移動的。縱使,身體沒有起身,心靈卻遨遊了整個宇宙。我想,這就是散文的“魔力”吧!


所以,無怪乎散文可是從先秦就已經是最成熟的文體。再來,到了所謂唐宋散文八大家,也都是以散文作為一種創作載體。就是這種從“心”抒發的過程,讓人們深覺,散文能夠帶著我們,飛向另一個世界。


今日,當文學獎的作家,要透過散文挑戰一段難以言說的故事時,他必定是用“心”來書寫的。因為,也只有散文,能夠流入那個心坎的變化之中。至於,是否是自身發生的事情呢?我想,這不是散文要面對跟解釋的課題。更重要的是,在這篇文章中,它帶給了人們什麼深一層的意涵與生命的啟發。我想,這才是散文之所以存在的意義! 


作者:黃宗玄

1989年生於台南市,從小是聽著羅賓漢故事長大的孩子,兼具理性與感性的加成,牡羊座的性格下帶著不服輸的意志


將人生定義為一場不斷追尋的過程,透過此過程睜開眼認識世界。在二零零八年的野草莓學運中,開始關心社會議題,並深記著一句話:「肉體或許受限制;心靈卻要很自由」


大學時代開啟對寫作的熱愛,藉由寫作來剖析人生。畢業後在故鄉擔任物理治療師的工作,透過近距離接觸患者來描繪生命的體悟


受吳晟老師影響,矢志「在文壇上守護土地」。運用文字記錄被漠視的聲音、被遺忘的過去,以及最珍貴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