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臺書房】竭盡畢生心力,寫出台灣的歌——蕭泰然老師
by 盧俊義

 



認識蕭泰然老師大約是在二十年前(一九九八年),是我在台北東門基督長老教會牧會時的事。那時他住在淡水的一間簡單套房裡,每個禮拜日都會特地到台北東門長老教會來參加主日禮拜。他話不多,無論大家談些什麼,他都是很安靜地在傾聽,而且總是面帶著笑容。


被視為「台灣國寶級音樂家」的蕭泰然老師,是一九三八年出生在高雄鳳山,父親蕭瑞安先生是日本留學回來的牙醫師,也是高雄塩埕長老教會的長老;母親林雪雲女士是留學日本的鋼琴家。一九四○年代的台灣,全高雄只有兩架鋼琴,一架放在市政府大禮堂,另一架就在蕭泰然老師家中。他從五歲就開始學鋼琴,七歲就能公開演奏,很早就展露出過人的音樂天分,也在母親的耳濡目染之下,逐漸引發他對音樂的熱愛。


然而,蕭泰然老師的父親並不想讓他接續母親當鋼琴家,比較期待他能成為一名醫生。當時他在台南長榮中學就讀,校長戴明福先生和他的父親是同學,戴校長看見他在音樂上的造詣、知道他想走音樂這條路,便親自向他的父親分析解說,終於改變了他父親的看法,讓他繼續在音樂上持續學習下去。


他以教鋼琴為主、作曲為輔,先後任教於文藻女子外語專校(今文藻外語大學)、高雄女子師範專科(今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台南家專(今台南應用科技大學)以及台南神學院等校。同時,他也與小提琴教育家李淑德女士的青少年管絃樂團合作,擔任客席指揮。


蕭泰然老師從日本回來的第一年年底,就出版了第一部合唱曲集。更特別的是在一九七一年,他和父親蕭瑞安醫師合作,父親編寫詩詞,然後由兒子蕭泰然老師譜曲,出版一部「神劇」,名為《耶穌基督》,他用三個禮拜的時間完成了這長達三十三分鐘、一共八章的神劇。蕭泰然老師回憶當時創作的情境,謙卑地表示:「那彷彿是上帝牽著我的手寫成的,也是用這部神劇來表示我對家父永遠的尊敬和思念;同時是我對上帝的信仰告白,感謝祂賞賜給我這份特別的禮物。」


一九七二年,蕭泰然老師代表國家,赴菲律賓馬尼拉出席「第一屆東南亞聖樂會議」,同年應高雄市立交響樂團之邀,由陳澄雄教授客席指揮,合作演出〈貝多芬第三號鋼琴協奏曲〉。另一方面,他也向旅居台灣的奧地利籍音樂家羅伯‧蕭茲教授(Dr. Robert Scholz)學習鋼琴和作曲技巧。然後在一九七三年,他受聘為師範大學音樂系專任講師;也同時向另一位旅居台灣的加拿大籍音樂家德明利姑娘(Miss Isable Taylor)請益,亦深受其影響。


寫出台灣的故事

一九七七年,由於妻子經商失敗,蕭泰然老師只能離開台灣,移民美國投靠妹妹,在當地經營藝品店為生,後來轉到加州洛杉磯。在這段期間,「有家卻歸不得」的痛苦一度讓他灰心喪志,但他並沒有放棄,敬虔的信仰讓他知道上帝一定有話要告訴他,只是他還無法理解。因此,他利用這段期間,開始整理台灣歌謠,將其重新改編成演奏曲,如〈望春風〉、〈台灣調〉、〈黃昏的故鄉〉、〈思想起—恆春古調〉等,另一方面也同時創作了許多台語歌謠和懷鄉歌曲,如〈出外人〉、〈嘸通嫌台灣〉、〈遊子回鄉〉等等。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近三年之久,直到一九八○年才出現生命的曙光。原來,無法忘記音樂的蕭泰然老師,時常利用做生意的空檔彈琴自娛,有一天有三位客人路過他的小店,聽他彈琴的樂聲,就駐足聆聽,一直聽到他彈完為止。這三位女士聽完之後熱烈地鼓掌,然後對他說:「像你這樣的年輕人,為什麼會在這裡?」他聽了以後,內心受到極大的激勵,於是他開始反問自己:「對啊,為什麼我會在這裡浪費時間?」這時,彷如大夢初醒的蕭泰然老師下了一個重要決定:重新回到音樂之路,要用上帝給他的恩賜來榮耀上帝。


於是在一九八六年,蕭泰然老師重新整理家裡的事物,回到校園繼續進修,並於一九八七年取得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音樂研究所的作曲碩士學位。他說:「正如上帝使用約瑟(若瑟)及摩西(梅瑟),凡事都有上帝所定的時間,因為上帝永遠有祂的時間,這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蕭泰然老師後來回憶說:「這三位女士就像上帝派來的天使,告訴我上帝希望我好好用祂賞賜的恩典。」


在研究所指導老師—金教授(Dr. B. K. Kim)鼓勵之下,他奠定了日後的作曲方向,要將「台灣精神」融入西方古典及浪漫的元素,他要創作「台灣的新音樂」。他創作的協奏曲、大型管弦樂曲、合唱曲都融入大量台灣元素,連美國人聽到他譜寫的《台灣翠青》也情不自禁地流淚,很有共鳴地說:「我不懂台灣的歷史,但音樂太美了,感動我的心!」


一九九三年,蕭泰然老師為了記念「二二八事件」,開始創作大型管弦樂曲〈一九四七序曲〉(1947 Overture),期間卻因心臟大動脈血管瘤破裂而進醫院接受手術治療,一度生命垂危,然而在眾人的禱告和醫生的搶救之下終於痊癒,並於隔年完成這部史詩級的作品。每次談到這段往事,他總是心懷感恩地說:「我的音樂恩賜是上帝給我的,我的靈感也是上帝賜給我的。」


上帝奇妙的安排

過去有參加民進黨遊行的人,都會聽到有人帶頭唱〈出頭天進行曲〉這首歌,這就是蕭泰然老師在一九八○年的作品。雖然他創作時並沒有想到會牽涉進政治的漩渦中,卻因為這首歌,使他在戒嚴時期被國民黨政府列入不能返國的「異議分子」黑名單,使他無法回國來探望親友。


這項禁令一直到十五年後才解除,在這段期間,他沒有因此失落或傷感。有一次他跟我談到這件事,他特別跟我說他的感想:「盧牧師,從家裡發生財力上的變化,到被國民黨列入黑名單不能回來,我認為這一定是上帝奇妙的安排。」


一九九五年,禁令解除,他終於如願以償地返回台灣定居,住在台北淡水郊區的一棟簡單房舍中,幾乎就和大學生宿舍一樣,只有一台小小的電子琴、一張小小的桌子和三張椅子、一個簡單的衣櫥和一張單人床。但他沒有忘記創作,陸續寫出〈台灣魂〉、〈傷痕之歌〉、〈玉山頌〉、〈啊~福爾摩沙—為殉難者的鎮魂曲〉。


只要活著,就要繼續努力

他住在淡水的那段日子裡,只要寫完一首合唱曲,就會趕緊拿給蘇慶俊老師所帶領的「福爾摩沙合唱團」。最特別的是每次該團練唱,他都親自去聽,有時聽了還會臨時修改,甚至有好幾次是由他親自指揮,希望把自己的心思意念表達到淋漓盡致的層次。


蕭泰然老師的作品大部分是聖詩,特別是讚美詩,其次則為台灣民謠的重新編曲。他喜歡寫讚美上帝的詩歌,原因是他一直堅信上帝就在他身邊和他同行,而他所有的音樂才華都來自上帝的賞賜,他說唯一可以回報上帝的方式,就是多寫歌頌上帝的詩歌,好讓更多教會、信徒都知道要讚美上帝。


二○○九年一月,蕭泰然老師獲得行政院頒發「文化獎」,那時他自覺活在世上的日子可能不多了,但是他說「只要還活著,就要繼續為音樂努力」。頒獎那天,他很感性地說:「希望你們鼓勵我,我也鼓勵大家,一起為台灣做一些有用的事。」二○一○年鋼琴家葉綠娜女士演奏蕭泰然老師的作品《家園的回憶》,這是蕭泰然老師的鋼琴獨奏曲集,而這首作品讓他獲得第二十一屆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類「最佳作曲人獎」,這也是蕭泰然老師第三度榮獲此獎項。次年,他又獲得「傳統暨藝術音樂類特別貢獻獎」。


晚年,蕭泰然老師與癌症病魔奮鬥,他說:「金銀我攏無,只有將我所有的給您—就是我的音樂!」


二○一五年二月二十五日下午一點十分,蕭泰然老師病逝於洛杉磯家中,享年七十七歲。儘管他的一生經歷種種挫折,但他仍窮盡畢生之力創作美妙的樂音;他的創作充滿了對上帝的愛、對台灣的疼惜,為台灣留下了許多珍貴的音樂紀錄,不僅感動了台灣人,也撼動了全世界的愛樂者。


本文出自:攏是為了愛:30則以生命書寫的深情告白》,啟示出版。


作者:盧俊義

高雄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傳道者。


1974年自台南神學院畢業,陸續在台東關山、嘉義西門、台北東門等三間教會牧會,2013年2月退休,也曾任台南神學院、台灣神學院、玉山神學院、新竹聖經學院、台灣浸信會神學院等兼任講師。


此外,他擔任過高雄少年感化院、台東武陵外役監獄的教誨師,以及台灣長老教會《教會公報》主編,並在好消息頻道(GOOD TV)主持節目。曾與佛教釋昭慧法師、天主教王敬弘神父共同成立「關懷生命協會」。


他主持過的節目眾多,包括:民視電視台《台灣學堂:這些人,這些事》、《創世記的故事》、《邁向十字架之路》、《耶穌門徒傳福音的腳跡》,i聽聽的podcast節目《盧俊義牧師講箴言》、《盧俊義牧師講路加福音耶穌的故事》、《盧俊義牧師講創世記》,以及信義廣播中心《奉獻生命之愛的這些人》。


目前擔任台北和信醫院宗教師、倫理和安寧委員,以及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倫理委員。帶領七個查經班,喜歡文字工作。


相關著作:《箴言智慧書:一天一篇,90天掌握一生的處世智慧》《預約50+好日子: 25堂心靈必修課,找回五十後的自在》《伸出你的手:為生命灌注愛與意義的33堂課》《這些人,這些事:用生命疼惜台灣的「愛的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