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清澈明靜 魂兮歸來
by 林正二

 

圖:取自 Pixabay


鄭愁予詩作《清明》原文:


我醉著,靜的夜,流於我體內

容我掩耳之際,那奧秘在我體內迴響

有花香,沁出我的肌膚

這是至美的一剎,我接受膜拜

接受千家飛幡的祭典


星辰成串地下垂,激起厝間的溢酒

霧凝看,冷若祈禱的眸子

許多許多眸子,在我的髮上流瞬

我要回歸,梳理滿身滿身的植物

我已回歸,我本是仰臥的青山一列


鄭愁予的《清明》這首詩幽趣中洋溢著嘲諷意味,期待國人能移風易俗,還給「清明」節清澈明靜。


第一節:

我醉著,靜的夜,流於我體內

靜謐的夜晚,我躺在墳墓裡,喝醉了,在這夜涼如水的晚上,酒流淌在我體內。


詩人很巧妙地將酒跟萬籟寂靜的「夜涼如水」連結在一起,比喻酒像夜色下寂靜的「水」流淌於墓中先祖體內,很傳神地描繪祖先被親人熱情的祭拜灌醉了,流露出詩人的幽默風趣。


容我掩耳之際,那奧秘在我體內迴響


但你們祭拜我時,鞭炮聲震耳欲聾,且允許我掩蓋耳朵,吿訴你們在我體內迴響的奧秘。


詩人暗諷民眾祭拜祖先時,吵雜喧鬧,不知道他們內心深處的奧秘。



有花香,滲出我的肌膚


我的奧秘就是喜歡你們祭拜的花朵,我聞到那凊香的味道從我的皮膚滲出來。  


在墳墓裡的祖先感知花的香味滲進他體內,再從他皮膚流溢出來。詩人喻示民眾祭拜家人先祖,最好用鮮花,可滲進他們靈魂深處。


這是至美的一剎,我接受膜拜 

接受千家飛幡的祭典


以鮮花美酒肅靜地祭拜我,那是最美的時刻,我接受大家以莊嚴的經幡祭拜我。詩人暗喻清明掃墓應是莊嚴靜穆的祭祀,不是到處都是吵雜的聲音,這已失去慎終追遠之意。


第二節:

星辰成串地下垂,激起唇間的溢酒


天上的星辰成串地垂進地下,激盪我含在嘴裏的酒流溢出來。


詩人此句的靈感可能來自杜甫的「星垂平野闊」。在滿天星斗垂照下,墳墓裏的祖先仰望星空,嘴裡的酒也流溢出來了。此句呼應第一節的第一句「我醉著」,隱喻酒令人沈醉著迷,應以酒祭拜祖先。


霧凝著,冷若祈禱的眸子

許多許多眸子,在我的髮上流瞬  


在霧茫茫籠罩的墓地,祭拜祖先的眾生眼睛有如迷霧般清冷,他們很急促地踐踏雜草叢生的墓園。


此句的「霧凝著」有「荒煙蔓草」之意,詩人巧妙地將「霧」跟「煙」連結在一起,產生墓地「野草叢生」的意象,藉此批判民眾只顧行禮如儀,卻不管祖先是否可安適地在雜草蔓延的墓地居住。


我要回歸,疏理滿身滿身的植物


我想回歸大自然,清理滿身的野草樹藤。


詩人感慨台灣墓地荒蕪雜亂,寧願祖先回歸大自然,也不要住在荒煙蔓草的墓地。


我已回歸,我本是仰臥的青山ㄧ列


我已回歸大自然,本就是仰臥於天地間的一列青山。


這一句從上一句「我要回歸」急轉為「我已回歸」,意指詩人本期待綠草如茵的墓地,可讓祖先魂兮歸來,但墳墓滿身都是雜草樹根,本身已變成大自然ㄧ部份,「已回歸」了,本就是一列青山,自我嘲諷意味甚強。


清明掃墓本要讓祖先有一塊「清澈明靜」之地,但民眾平時疏於整理先祖墳墓,流於形式的掃墓,只見各地墳墓荒煙蔓草、人聲喧嘩,已失去「清明」的慎終追遠之意。


鄭愁予的《清明》一詩有深沉的社會省思意涵,雖是59年前的舊作,今日讀之,仍歷久彌新。


作者:林正二

退休駐美外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