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牽到北京還是牛!」 —簡評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結果、新科主席選後言行及預測該黨未來走向
by 吳哲文

 

(照片翻攝自國民黨主席候選人電視政見發表會)


波折不斷的本屆中國國民黨黨主席選舉,終於在9月25日星期六完成投開票作業。


以朱立倫的視角來看,原本穩操勝券的黨主席選舉,因為張亞中的竄起一時陷入緊張;但最後開票結果顯示,在將近18.8萬張的選票(換算投票率是50.71%)中,除了張亞中的60,632票(得票率32.59%)以外,剩下的選票經過棄保操作後,仍讓朱立倫取得85,164票(得票率45.78%,相較之下江啟臣僅獲35,090票/得票率18.66%、卓伯源僅獲5,133票/得票率2.76%),雖然相較於過去的黨主席當選人而言,當選人在黨主席選舉中首度未獲過半選票,顯示黨內仍然有相當程度的裂縫與彌合空間,但選舉結果揭曉後江啟臣主席仍隨即承認敗選,並率領一級黨務主管總辭。


以候選人在各直轄市、縣市及海外共23個區域黨部的得票狀況來講,雖然朱立倫獲得大多數黨部的相對最多數選票,但台中市及海外黨部仍被江啟臣拿下,而張亞中不僅在新竹市及金門縣拿下最高票,台北市黨部的得票率也僅輸朱立倫1.48%,在雲林以外的其他縣市也有2成多到3成多不等的得票率。


如果朱立倫跟江啟臣的得票,可以視為是黨組織系統能夠動員得動、願意聽既有黨組織指令,必要時隨時可以按指示棄保的黨員票,那麼張亞中的32.59%得票,則應該理解為是黨組織無法任意號令、而是依靠另一套邏輯與網絡行事的選票層。張亞中這位台大政治系教授出身的學者,在表態參選中國國民黨黨主席以後,由於他的親中、急統及「上任後將赴北京與中國當局談判兩岸和平協議,並在2024年重返執政後付諸實現」等等的主張,明顯很合韓粉的集體心理,他也因此在韓粉圈中迅速暴紅,並在韓粉圈的網路社群中被視為是在不爭氣的朱立倫與江啟臣以外更好的選擇,更因此對朱立倫一度造成相當的壓力,但在組織票的棄保挪移下,最後仍然不敵朱立倫。


接下來先談朱立倫當選後的這幾天主要做了什麼事情,以及因此可以看出未來中國國民黨在他的領導下會呈現什麼樣的情況吧。


對該黨黨內,朱立倫所講的東西,例如團結(9月26日桃園市中壢黨部謝票行程)及找回失聯黨員(9月27日新竹縣黨部謝票行程)等等,都是黨主席當選人的老生常談。


雖然這些舊調由史上第一位未獲過半票數當選的黨主席來說有積極喊話的意味,但本次選舉過程中該黨已經出現韓粉 vs. 非韓粉間的支持者斷層,朱準主席這樣的舊調重彈是不是能夠撫平韓粉滿懷「可以藉張亞中之手重振所謂黨魂」的希望、但這樣的希望卻在組織票的運作下狠狠熄滅,以及他們自認為因此產生的心理創傷?基於筆者對韓粉集體性格的理解,筆者對此持保留態度。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朱立倫桃園謝票行程中以「球隊總教練」自詡的發言,是不是在為2022及2024的選舉人選安排上做某種程度的「自身不參戰」暗示,不過這樣的暗示對具體事態來說仍有相當曖昧性,因此還是要繼續觀察未來的局勢發展。


對台灣內部而言,很明顯的,朱立倫準備呼應趙少康先前提出的「戰鬥藍」概念,帶領中國國民黨重新走向2004~2008年陳水扁總統第二任期間的朝野對抗態勢,並藉此進一步擾亂台灣政局,而10月23日將舉行的台中市第二選區立法委員陳柏惟(台灣基進所屬)罷免投票、12月18日將舉行的反萊豬、珍愛藻礁、核四商轉及恢復公投綁大選等四項公民投票,以及公投後預計隨該黨勝利而連帶引爆的倒閣行動,將會是朱立倫的新朝野對抗路線的最初幾道試金石。


雖然發起罷免的「刪Q總部」洋洋灑灑列出陳柏惟不適任立委的多項罪狀,但罷免團體的指控是否屬實、理由是否具說服力,仍須取決於該選區選民的判斷;而且陳柏惟罷免案普遍被視為是2020年該選區陳柏惟與顏寬恆兩人之間立委選戰鏖鬥的延續,顏寬恆以義工名義加入罷免行動,其本心及目的究竟如何、過往任職立委期間的實績等因素是否能為罷免帶來正面效果,也仍在未定之天;因此,如果該罷免案在就任黨主席後的朱立倫介入協助下,最終仍鎩羽而歸,將會對朱立倫造成出師不利的效果,因此朱立倫介入本案是否明智?不無疑問。


而年底的四大公投稍加細究後更是充滿荒謬。


例如珍愛藻礁公投原本無法在第二階段連署的法定期間內達到成案標準,但在部份社運人士向該黨求援後,在該黨組織與宣傳網絡的協助下大幅超越達標所需門檻,而且公投連署團隊的主張不僅有宣傳不實的嫌疑、也罔顧台灣未來經濟發展及因此而生的電力需求,因此隨著公投時間的接近必然逐漸加大正反兩方對抗力道;重啟核四在核四已封存、且燃料棒已運回美國的情況下,就算核四機組本身安全無虞,重新啟用也需要一定時間,根本無法及時補上未來經濟發展所可能產生的電力需求缺口;反萊豬公投本質上是反美國進口豬肉公投,意在打壞台美貿易關係、孤立台灣國際經貿環境;而公投綁大選則是為了未來重演2018年地方大選綁10項公投之用。


但朱立倫主席不顧四大公投議題的荒謬性,仍執意為了在公投後挾公投結果扳倒蘇貞昌內閣的政治目的,打出「支持四項公投通過、公投請投贊成票」之類的口號,雖說中國國民黨自中華民國.台灣有全國性公民投票以來至今未嘗敗績,但萬一朱主席在這次四項公投中踢到鐵板了呢?朱主席確定要為了一黨或僅僅一人之私操弄公投議題嗎?這也是他值得深思的議題。


相較於對民進黨政府即將展開的對抗態勢,朱立倫對中國共產黨政權則是換上另一張臉。


中國共產黨當局在9月25日中國國民黨黨主席選舉結束後,不太常見地到隔天9月26日才以習近平總書記的名義,拍發賀電給當選人朱立倫。



該通賀電與其說是賀電,實質上更像是赤色中華帝國皇帝向在外臣僕兼奴才宣下的敕旨,先是重彈國共兩黨基於九二共識共同反對台獨的歷史老調,接下來的「台海形勢複雜嚴峻」一語則是作賊喊抓賊,隱然有將台灣海峽不安的責任全盤推卸給其口中的「台灣當局民進黨分裂勢力」及其背後的美日等反華國家的意味、完全沒有正視到「台海不安、區域和平有遭危害之虞,責任全在中國當局一方」的事實,最後並要中國國民黨繼續堅持九二共識反台獨的基礎及所謂的民族大義,繼續合作,以中國式的台海和平、所謂的國家統一及民族復興為最終目標。


而朱立倫在當天稍後的回電,則不啻於是臣僕對赤色中華帝國皇帝的謝恩表與另類告狀的綜合體。


該份回電不僅沒有駁斥中國共產黨描述台海局勢如何隱含賊喊抓賊及推諉塞責的意味,反而順著中共意旨,明文污衊台海形勢險峻及所謂「兩岸人民極度不安」的責任,在於「民進黨執政下的『去中』『反中』政策」—而不是中國長期以來不僅否認台灣不屬中華人民共和國、反而透過打壓國際生存空間、武力恫嚇及明暗滲透等方式,強要台灣接受其喬治.歐威爾式的囈語;而後更重申該黨將繼續順應中國當局「九二共識」及「反對台獨」的立場,「求同尊異」、「增進互信融合」、「加強交流合作」以「造福兩岸民眾」;然而最扯的部份還在後面,一向在台灣內部自我宣稱是中華民國守護者的中國國民黨,竟然在對他國政黨回電的日期註記中略去紀年中的「民國」二字,留下不倫不類的「110(2021)年9月26日」字樣。





從這份回電至少可以看出以下問題:


1.中國共產黨要中國國民黨堅持國共兩黨合作、九二共識及反對台獨的立場,而身為中國國民黨主席當選人的朱立倫也宛如臣僕般照單全收,這無疑是朱立倫出馬競選黨主席後,也跟著另外3名候選人一起紅統化的證明。


2.中國國民黨對台灣與中國間關係的立場,很明顯也有吃裡扒外的問題,該黨為了繼續在中國當局面前賣乖,選擇不去正視既已或仍持續發生、且理當將絕大多數或甚至一切悉數歸咎於中國當局的個州責任,反而與中國當局同聲一氣顛倒是非黑白,顯示該黨已經離棄台灣與台灣人,自甘為中國侵略滲透台灣的馬前卒。


3.從時間日期格式來看,中國國民黨對中國心虛、不敢在回電中提及中華民國,益加凸顯「中國國民黨守護中華民國」不過只是空文與謊言。


上文這份回電除了凸顯出幾大問題以外,也是朱立倫選後挑戰的縮影。


朱立倫選後面臨的第一大挑戰,在於如何達到他拜票行程中所說的「團結黨內」的目標。更進一步的說,「團結黨內」的目標還連帶牽涉到「要怎樣處理與韓粉之間的關係」的問題。


如前所述,從這次黨主席選舉中可以看出該黨黨員層已經出現韓粉 vs. 非韓粉的斷層線,黨員中的非韓粉有相當比例是聽從組織配票系統指揮動員的票源,而韓粉則是依循內部社群的類耳語系統、以及在其中所產生的集體意識(當然,不能排除這個集體意識是「他國透過輿論引導之類的方式,植入於韓粉社群中」的可能性)來進行內部的投票動員。而且韓粉還普遍有「既有的黨中央立場不夠激進、太過軟弱,導致2016及2020全盤皆墨,因此無論朱立倫或江啟臣都無法救黨,只有韓國瑜與其同道(例如張亞中)才能提振黨魂」的認知,立場也較韓國瑜2018年競選高雄市長及2020年競選總統時更加紅統化。


但從朱立倫從黨主席選舉前至今的表現看來,他不像是「能夠另闢蹊徑提出一套能夠讓台灣人及美日等盟邦都能放心的論述、不再將黨的政綱及國家定位等主張與親中綁定」的樣子,相反的,就連過去被認為是中國國民黨親美派的他,在競選過程中竟因親美色彩遭到張亞中攻擊、不得不就此加以反駁的情況來看,「親美」的形象在該黨主流意識形態中不僅不再是利基、反而成為候選人的包袱,以致於朱立倫在競選時也必須至少跟著既有的黨主流國家定位等敘事走,而無法跳脫既有框架,更遑論重建政綱及國家定位等等的敘事體系。


因此,筆者可以悲觀地說:即便是過去被認為具有親美形象的朱立倫,在就任黨主席後,不僅沒有辦法另闢蹊徑,反而將會遵循黨內部的主流價值、並屈服於韓粉為首的黨內紅統支持層,從而在政綱及國家定位上更加向急統傾斜。


朱立倫選後的另一挑戰在於國際關係。簡單地說,這是朱立倫要站在大多數不願意被中國吞併的台灣主流民意,並據此擺脫親中路線、開展與親美日印澳等印太實質盟邦強化各方面關係的新論述;抑或遵循黨內目前的主流論述,將國家定位與國際關係繼續定著於兩岸一中及所謂的九二共識的問題。


不過,觀諸朱立倫選前選後的相關言行,相較於過去馬英九總統時代至少在名義上還會宣稱中國國民黨在國際關係方面是「親美、友中、和日」政黨的情況,朱立倫的親美色彩明顯較過去沖淡許多,相反地,美國在進口美國豬肉等議題上已經成為他凝聚黨內支持用的沙包及提款機,因此毋寧難以期待朱立倫有在之後能夠帶領中國國民黨重回親美路線的可能性。


既然朱立倫有相當高的機率不僅無法跳脫中國國民黨的既有窠臼,反而有相當高的可能性會成為中國共產黨與紅統化韓粉的奴僕,對外屈從於中國的兩岸論述,對內為滿足韓粉心理及試圖謀取更多政治利益而升高政治對抗態勢,並擾亂台灣局勢、配合中國對台統戰認知戰等攻勢行動,儼然「牛牽到北京還是牛」般難有再改善的可能性,台灣人要如何面對這樣的中國國民黨?


筆者認為,首先台灣人必須嚴加辨析中國國民黨政治行動的意涵及目的,依據台灣及台灣人的本位,思考權衡利弊得失,並且不再受其綁架,進而在每個決斷點做出適切的政治選擇。


例如,今年年底的4大公投議題利弊得失上文已有簡要分析,正常台灣人不僅不可在此受中國國民黨擺佈,反而必須在公投案痛擊中國國民黨,對4大公投悉數投下反對票的同時,也是間接對防疫績效不僅名列世界先進經濟體前矛、措施更盡可能減少對人權侵害,經濟發展方面也趁勢創造豐碩成果的蘇貞昌內閣投下信任票;只有讓中國國民黨踢到一次鐵板,朱立倫為首的該黨黨中央才會增加一丁點的反省可能性。


再者,筆者認為台灣人有必要緊盯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往來的每一步,尤其要特別緊盯中國國民黨是否有逾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法律規定,在政府管道以外另闢「黨對黨」之類的私設談判管道,甚至是僭越政府職權,以在野黨身分預先與中國當局簽訂所謂兩岸和平協議,以待將來重返執政後付諸施行的情況,若有此般情況出現時,不僅台灣人應將中國國民黨黨人視為通敵叛台的賊徒大力撻伐、拒絕在選舉中再投給任何中國國民黨籍的候選人,政府亦應依法究辦其刑事及行政責任,以儆效尤。


先前立法院游錫堃院長曾經多度拋出「台灣國家需要忠誠反對黨」的議題,筆者不否認將來正式建國後的台灣國家確實需要有力的在野黨,與執政黨形成良性競爭的態勢,並成為政黨輪替的選項,但衡諸當前台灣國本仍待確立的事實,筆者認為此一議題恐為時尚早。而中國國民黨經過此次黨主席選舉後,紅統化的趨勢已難以逆轉,甚至要說整個黨都是「牛牽到北京還是牛」的明證也不算過分。台灣人應該緊密關注該黨舉措、必要時發起社會倡議及行動,並在選舉時透過手中的一票做出選擇,拒絕中國國民黨復辟,這才是正確的處理方式。


作者:吳哲文

普通上班族、兼業國內外事務觀察者及相關議題泛用寫手,有感於台灣欠缺奠基於台灣本土保守主義立場的政經評論,因此興起動筆成文的念頭,投身到政治及國際事務等評論的領域,過著多樣的斜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