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與「馬友友」們近日再提九二共識,所為何來?
by 黃俊倫

 



在民主國家中,國家元首或政府首長退休、褪去曾任職務的光環後,身為一名除了退休禮遇與政治力以外與一般人並無二致的公民,當然也受到該國憲法基本權利的保障,因此這些人也與一般人一樣,享有包含言論自由在內的各種公民權。

 

不過,退休國家元首或政府首長身為公眾人物,在享有聲量與知名度的同時,也應該意識到自身享有這些光環的背後,是較一般人更多更沈重的社會責任,意識到「有多少人以你的意見為重要準據、甚至依歸」的事實後,正常來講,公眾人物應該會因此有所成長、與時俱進才對。

 

但,從馬英九於2016年卸任中華民國總統後的言行來看,他距離這些標準都非常遠,他像是世界從此凍結在卸任前般,無法體察2016年以後包含美國、中國與台灣在內的一切世局變化,面對這之後所產生的新問題、抑或是既已存在但變本加厲的問題,他就像是跳針的曲盤般,解方永遠只有任職時的那一套兩岸關係高於國際關係,台灣與中國存在所謂的九二共識;只有台灣對中國卑躬屈膝低聲下氣,才能換得他眼中的和平安定與繁榮。


馬英九的這些認知,一言蔽之,可以稱之為「親中症候群」。以具體情況而言,遠的不說,自去年11月以來的半年多期間,馬英九(有時加上他身邊的幕僚與「馬友友」們)的親中症候群至少有4波大規模發作的紀錄,下文一一分別說明。

 

1次發作是在去年11月中旬。


當時,以中國為首,加上日、韓、澳、紐與東協10國,15國共同簽署RCEP貿易協定,因為該協定係由中國發起、即便台灣有意加入也必然遭到中國各種刁難矮化,兩者利弊權衡下,台灣參加RCEP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馬英九竟然將台灣不可能加入RCEP的原因歸咎於2014年太陽花學運,認為是這次學運打亂他從20106月台灣與中國簽訂ECFA20136月簽訂服貿協定以來所精心設置的兩「岸」經貿布局,進一步影響到他原先為台灣為簽訂TPPRCEP所作的準備,以致於台灣不僅無法從服貿協定中獲得他口中的所謂「『大陸』讓利」,在貿易協定方面,從與紐西蘭及新加坡間的自由貿易協定、乃至於RCEP等多國經貿協定也都一無所獲。



前總統馬英九批評太陽花學運摧毀兩岸服貿協議,為台灣加入RCEP增加難度。 圖/取自馬英九臉書


但,實際上,如同2014年當時我們所知道的一樣,服貿協定所涉及的層面相當廣泛,若驟爾簽訂,將會為中資控制台灣第三級產業各領域排除障礙,使台灣的第三級產業如同2010年代起的香港般遭到中資全面控制,進而影響包含就業、以及出版業等文化產業所不可或缺的內容自由等領域,影響不可不謂深遠;加上以當時的國際氣氛來看,與紐西蘭及新加坡等相較於美日等大國經濟規模較小的先進經濟體簽訂自由貿易協定,與其說是出於經貿實際所需,不如說是中國刻意作球給馬英九政權,以向台灣人展現其所謂兩岸和平下的經貿紅利,中國既然能夠作球,那也能夠在馬英九或其後繼執政者在兩「岸」關係不聽中國的話的時候從中作梗;另外,歐巴馬時代尚處於雛型概念的TPP,已經具有價值觀與規範同盟的架勢,雖然中國可以遙控TPP會員國之中與中國較為親近的國家,以試圖阻撓台灣加入,但中國對TPP的控制力與影響力終究不如RCEP,台灣能不能加入TPP,與其說中國因素如何,不如說台灣內部法規範整備及與已入會國之間的商議等事項才有一定的影響力,這也延續到美國川普政府上台後由日本接手帶頭的CPTPP協定;而且RCEP實際上的效果也非常可疑,尤其是中國在去年11月起出於政治動機,對澳洲展開包含龍蝦等海產品、葡萄酒及木材在內的多項貿易報復之後,與其相信中國有信守任何一份國際條約的承諾,不如期待天降紅雨。

 

綜上,從前揭因素看來,馬英九藉RCEP簽訂的機會,對太陽花學運阻斷其兩「岸」經貿夢一事發作其親中症候群,其論理之薄弱、主張之不可採可見一斑。

 

2波大發作在今年2月農曆新年前後,始於蔡英文總統除夕談話,於陸委會人事更易、與陸委會間的該波隔空交鋒結束後告終。


由於蔡總統除夕談話在涉及與中國關係方面,希望所謂兩岸對話能夠在對等尊嚴的基礎上展開,並表示台海和平業已上升為印太、甚至是全球焦點,所謂兩岸和平的關鍵鑰匙也在中國手上,不甘寂寞的馬英九在蔡總統發表其除夕談話後也隨即跟進發表其看法,不意外的又繼續在無視中國具體行為,彷彿台灣對中國一如中國對台灣般,也有軍事挑釁等負面舉措的情況下,試圖將所謂兩岸關係惡化的部份責任轉嫁給台灣。

 

今年農曆新年後陸委會等部會進行人事調整,新任陸委會主委邱太三點出中國在九二共識加料,致使台灣不僅在其中的迴旋空間遭到限縮、台灣人也無法接受中方此一詮釋,但馬英九宛如中國意志分身,不僅與北京遙相呼應,也貶斥邱太三此語是為找不出九二共識替代方案找藉口,隨後遭陸委會反擊稱「在野人士不需要在台灣內部製造紛擾」。


馬英九親中症候群的近期第3次發作,係在今年3月初至3月中,始於中國當局突然限制台灣鳳梨出口至該國、在中國全國人大閉幕前決議修改香港選舉制度後達到高潮。

 

其中,他在中國方面突然限制台灣鳳梨出口中國一案的發言,看似同情台灣農民生計與台灣一般人感情,但實際上仍然在為所謂兩岸交流製造機會,呼籲中國當局回歸2009年年底簽訂的「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機制,以解決鳳梨出口的爭議問題。


311日中國當局在全國人大閉幕前表決修改香港選舉制度等方案獲得通過後,在台灣政界加入其他國家撻伐中國實質架空一國兩制、使一國兩制名存實亡的時候,馬英九對此的回應更是荒謬絕倫,在看似批判一國兩制已死的情況下,仍為其所謂九二共識護航、認為九二共識依然存在,意圖將台灣強行套進一中框架,不僅首鼠兩端的作法無法討好中國當局,還順便因此再引起一片罵聲


馬英九與其馬友友們的親中症候群,最近一次、也是近期最大規模的發作,係在本月8日由「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舉辦的「兩岸重開機、疫後新契機」研討會上。

 

在該研討會中,馬英九火力全開,不僅認為其任內8年成功實施九二共識,更認為民進黨政府既不願意接受九二共識、也刻意操弄反「陸」()情緒,導致兩「岸」關係更加惡化,但同時民進黨政府治下的台灣對中出口在2020年創下歷史新高紀錄、足見蔡英文政府傾中賣台程度遠甚於其執政時,最後再要求蔡英文政府在拿不出他口中所謂兩「岸」新方案的情況下,應該回到所謂「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批判蔡政府幅度廣及政治與經濟領域。


在馬英九的主攻勢以外,尚有其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與任職總統期間的智囊趙春山分自不同管道從旁助攻。其中蕭旭岑負責反擊蘇貞昌行政院長對馬英九「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的批判,蘇院長批判九二共識早已被中國黨國領導人習近平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掏空其內涵,被蕭旭岑以「蘇揆是習近平的部屬」一語反唇相譏;而趙春山則是以國民黨現任立委李貴敏與其「中華港澳之友協會」與馬英九參加的上述研討會同日舉行、以「『兩岸關係與國際政經情勢的展望』論壇」為名的另一場研討會作為其舞台,擔任起側翼攻擊的角色,一方面以散播「習近平在其任內一定會解決『台灣問題』」的恐懼感為藥引,進而推銷「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這帖黑心藥方,恐嚇台灣人「若不接受九二共識就沒有談判,那大家只能自求多福」,另一方面更激情演出,說「若能舉例九二共識喪權辱國,我抓馬英九一起切腹」,儼然可以用其生命為馬英九與其總統8年表現背書。


是什麼力量驅動馬英九,讓他一而再、再而三向台灣推銷在泛藍以外已經毫無市場可言的九二共識?而他的此般言行又會給台灣社會帶來什麼負面影響、讓國際社會怎樣看待台灣?

 

雖然截至目前為止沒有具體事證可以證明馬英九這些舉動與中國當局存在直接的對價關係,但可以想見的是,馬英九既然對自己的一切抱持極端自信、同時存在自戀的心態,這樣的人一旦相信某一特定事物的正確性就很難回頭,他認為在他眼中的8年總統任內為台灣所作的一切都是為台灣好、係為台灣長治久安所需,台灣人愈認為他所作的是錯的,他反而要持續用言行證明自己是對的,也因此他在卸任後會不甘寂寞、持續藉機或甚至找場合為自己的想法與過往作宣傳;另外他對於無法完成兩「岸」和平協議、無法獲得所謂歷史定位而抱憾,這也是他在卸任後想要繼續追求的目標。這些因素加總後,構成馬英九不斷向台灣人跳針宣傳其九二共識的原動力。

 

但,身為中華民國在台灣當局的前總統,言行如此向作為台灣唯一敵國的中國獻媚,不僅在泛藍以外毫無市場、無助於台灣內部形成一致抵抗中國侵略的共識,其言行多半也與中國當局對台灣的舉措隔海呼應,為台灣帶來更多政治紛擾;不只如此,前總統言行如此親中,更會讓國際社會對於台灣繼續抵抗中國侵略滲透的決心與意志多少有所質疑,導致民進黨蔡英文政府與台灣的國際友人必須分出一定氣力強化對國際社會的相關宣示。

  

坦白說,由於台灣目前主權狀態尚待台灣公民自主做出終局確定,以中華民國憲法與其增修條文為首的暫行憲政秩序、以及以其為起點開展的中華民國法秩序,與台灣目前的實際主權地位狀態呈現一定程度的錯位,以致於台灣目前還無法透過內部法制的整備,對馬英九這些形同助敵的言行做出相當的法律制裁,包含剝奪其總統退休後一切禮遇、以及對他的助敵言行依法展開刑事追訴等等;但至少台灣人必須先將心防確立起來,嚴拒九二共識在台灣的政治場域再取得主流論述的地位,並透過目前的選舉機制,讓主張或支持九二共識的所有政客都無法獲得政治權力,並在目前尚無法透過啟動建國程序的情況下,徐圖修改內部法制,杜絕馬英九與其馬友友助敵的空間。這是筆者目前能夠想到的辦法,希望能夠發揮拋磚引玉的效果。


作者:黃俊倫

1980年代出生,台灣人,成長於民主化的台灣,知識界的雜食動物,平時觀察政經社會及國際等議題、也慢慢建構出屬於自己的世界觀與對各項議題的觀點,目前正在磨練「更精鍊地用自己的文字將觀察後的想法與觀點表達出來」的技藝,同時一邊工作、一邊為了獲取各種資格身份而努力,以努力不讓自己變得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