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義舉」不需「酸言酸語」,更切忌「泛政治化」
by 泰溫斯

 


近日(6日)賴清德副總統、高雄市長陳其邁,帶領志工團隊「做工行善團」,前往高雄大樹區協助獨居破舊屋舍的吳姓男子。這樣的行善義舉,理應得到社會一致的掌聲。然而,在網路論壇上卻有部分酸民,批評賴清德副總統、陳其邁市長「噁心」、「作秀」。


照片提供:做工行善團

如此無的放矢的「酸言酸語」,實為「牛頭不對馬嘴」的評論,更有「泛政治化」之嫌。


事實上,所謂「做工行善團」是2013年由台南市工會自動自發,並由時任台南市長的賴清德「順水推舟」成立。這個計畫結合了台南市各工會的修繕志工,並已經協助了133戶弱勢勞工、獨居長者的居家修繕。


這樣成功的經驗,在賴清德就任副總統後也推廣至「南方治理平台」。屏東縣、高雄市、嘉義縣等地陸續看到「做工行善團」奉獻的身影。


「做工行善團」到各地協助修繕的行為,與其「擴大解釋」為政客「蹭熱度」的「作秀」,不如解釋為台灣「公民社會」的善行義舉。畢竟,民主國家的政府並非「無所不能」,在政府能力所不及的部分,就需要有蓬勃的「公民社會」來補足。


圖片取自總統府官方推特

而「做工行善團」,即是台灣公民社會蓬勃發展的最好例證。因此,當有部分民眾批評賴副總統「不去加強社會福利的政策,反而忙著『作秀』」時,這樣的批評可說是「差之千里」。因為,「成熟」的公民社會並不會憑空產生。而賴副總統有長期推動公益的經驗,代表國家來推動公益、深化台灣民眾「互助」的精神,可說是非常的適合。


所以,當部分鄉民因為「意識形態」上的無知而忙著「酸言酸語」時,反而容易造成「滿腔熱血」的民眾「冷感」,甚或進化成「冷漠」。這樣的做法,對於將台灣打造成一個好的公民社會,並無幫助。


作者:泰溫斯

北漂青年、現任職於出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