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於暴力衝突的國民黨立委黨團
by 南嘉生

照片取自:中央社

這幾週,立法院最重要的事是有關立法院投票、審查監察院院長及委員資格。但因國民黨質疑陳菊當院長的資格,引發幾波的衝突。除國民黨被笑稱沒有冷氣、不會抗爭外,這些所謂的暴力衝突,以洪孟楷宣稱被勒脖子、陳雪生以肚子挺范雲、陳玉珍將手深入林昶佐的褲子,最被提到。後兩者都以性騷擾為社會所熱議,而大家繞著所謂暴力事件在討論。我認為這些都有失焦的嫌疑。

從三個角度談起

要有衝突,就必然會有肢體衝撞,前述的勒脖子、性騷擾本來就不是問題的核心,會當作重點來討論,就是被小題大作、模糊焦點。而媒體議題這裡打轉,明顯顯示媒體沒有能力掌握議題重點。也可以說社會大眾沒有能力看出事件重點,僅對傷害、性騷擾有高收視率的興趣,而忽略衝突者本身的重要意義與身分。

國民黨引發衝突,目的在凸顯陳菊當監察院長不合理,但哪裡不合理?他們沒有講清楚,更沒有說服社會大眾。因此他們尸位素餐。更且引起衝突之後,他們本業要做的工作有做嗎?沒有做啊,而且還順便護送其他26位監察委員過關,所以他們應該被譴責。

合議制本身就是要以議會衝突取代社會衝突與暴力衝突。議會衝突不在暴力,而在凸顯議題來爭取國民支持。立委在議會各種表現,就在凸顯這個特性。國民黨立委的暴力衝突並沒有錯,問題在這個衝突是否在凸顯議題、爭取民意支持的角度,被社會肯定。

圖片取自:賴品妤臉書

國會議員打架不是壞事,但有沒有耽誤職權才是重點。民進黨崛起過程也從暴力衝突,然後持續衝突。但重點在衝突型態不斷改變,且越來越獲得支持。原因在於他們逐漸熟練於將議題內容告知國民,以爭取此刻的民意支持來達成目標。這樣的型態就在不久前,蔡英文總統提名國民黨「黃健庭當監察院副院長」呈現。不僅黨籍立委表示不同意,還爭取到民意支持,迫使蔡英文總統必須更換黃健庭。這就是場改變結果的抗爭。但國民黨有沒有這份能耐呢?

看到衝突會有快感的,多會是激進派的支持者或反對者,但他們的選票取向不會改變:支持或放棄投票。政治團體或政黨在爭取選票時,會安撫他們但不會將他們納為重點。若該團體被迫要爭取他們表示支持或順從,就顯示這個政黨出現重大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