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YouTube聽到有女歌手唱
台語歌〈霧夜的燈塔〉,真好聽,不禁令人發思古之幽情。
作詞者是葉俊麟,基隆人。去年三月,基隆安樂國小迎來百年校慶,校方為了向傑出校友葉俊麟致敬,特別舉辦一系列相關活動,包括葉的「懷舊音樂會」,以及頗具時代感的「文物特展」,以紀念這位傑出校友與本土歌謠的創作大師。
葉先生自童稚時就很愛自己哼哼唱唱,那時他家中開設「葉德昌布店」,門口也擺設煙攤,他顧著攤子時,就自顧自的低下頭哼起歌來,不久頭一抬,卻發覺攤前圍了一群人聽著他唱歌,害他為此羞赧了好久。
16歲自石阪商業專修學校(現為基隆光隆家商)畢業後,葉俊麟負笈來到台北,他的第一個東家是三井物產,在工作中他結識日本音樂家淺口一夫,自此拜在淺口門下修習音樂。
1945年他24歲時,與吳秀鑾女士結縭,曾因生活困頓在鄉下賣紅豆湯以求一家溫飽。1961年他40歲時,任職亞洲唱片,與洪一峰合作,創作出許多至今仍傳唱不休的台語歌謠,〈淡水暮色〉是其中最有名之一。
筆者認為他最好聽的四首歌詞如下:
1. 霧夜的燈塔
作詞:葉俊麟
歌手:鄭日清
淒冷的夜暗暝 濛霧塔海邊
海面燈塔白光線 暗淡無怨氣
只有是一直發出 水螺聲哀悲
引阮出帆的堅心 強要軟下去
船路的酸苦味 己經試了試
何必為了塔濛霧 著未來失意
為怎樣海鳥哀啼 擾亂阮的耳
親像替阮的心情 露出了恨意
男性的真心意 不但靠勇氣
請看阮著到時機 就要來表示
霧夜的燈塔水螺 不好再叫啼
你是知阮的苦情 憂悶的心理
2. 淡水暮色
作詞:葉俊麟
作曲:洪一峰
編曲:張乃仁
日頭將要沈落西 水面染五彩
男女老幼地等待 漁船倒返來
桃色樓窗門半開 琴聲訴悲哀
啊~~~~幽怨的心情無人知
朦朧月色白光線 浮出紗帽山
河流水影色變換 海風陣陣寒
一隻小鳥找無伴 歇在船頭岸
啊~~~~美妙的啼叫動心肝
淡水黃昏帶詩意 夜霧罩四邊
教堂鐘聲心空虛 響對海面去
埔頂燈光真稀微 閃閃像天星
啊~~~~難忘的情景引心悲
葉俊麟生前曾在淡水碼頭接受已故著名女歌星鳳飛飛的採訪,說明〈淡水暮色〉歌詞的創作過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1jeOA4en38
原來此歌詞之由來是1957年(民國46年),時任編劇的葉俊麟隨著外景隊來到淡水,在黃昏時看到晚霞在水面映出五彩繽紛的顏色,男女老幼擠在渡船口迎接歸來的漁船,忽而抬頭瞧見附近閣樓裡,一名風塵女子躲在半掩的門扉後,遙望渡船口家家和樂的畫面,引發幽怨的心。女子落寞的神情觸動葉俊麟善感的心思,拿出筆寫下淡水暮色第一段歌詞。
寫好歌詞後不久,葉俊麟偕同洪一峰重遊淡水小鎮,兩人的心靈因淡水的美景而產生共鳴,之後洪一峰譜下旋律,透過淡水暮色的曲調,讓淡水小鎮的美景永留後代子孫心中。由此可見,葉大師有偉大的人文情懷,能以同理心感受社會底層人的辛酸與無奈,進而寫出如此一首感人肺腑的歌詞。
淡水夕照 ,陳澄波油畫 |
〈淡水暮色〉這首歌的歌詞不禁讓我想起唐朝詩人王勃的〈滕王閣序〉:
虹銷雨霽,彩徹區明。
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
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葉俊麟填詞時,很重視作品與時代和環境的配合,反映1960年代台灣社會的脈動,如〈孤女的願望〉,反映當年中南部許多少女自國中小畢業後,來到北部找工作賺錢貼補家用的情景;〈寶島四季謠〉中從春天的草山,到夏日的碧潭與冬日的溫泉,無一不是台北的美景。
3. 孤女的願望
原曲:美空雲雀1958年「花笠道中」
作詞:葉俊麟
作曲:米山正夫
請借問播田的 田莊阿伯啊
人塊講繁華都市 台北對叼去
阮就是無依偎可憐的女兒
自細漢著來離開 父母的身邊
雖然無人替阮安排 將來代志
阮想要來去都市 做著女工渡日子
也通來安慰自己 心內的稀微
請借問路邊的 賣煙阿姐啊
人塊講對面彼間 工廠是不是
貼告是要用人 阮想要來去
…………………
4. 寶島四季謠
作詞:葉俊麟
作曲:洪一峰
春天時 草山櫻花獻嬌媚 紅男綠女滿滿是
欣賞青春好香味 輕步踏草青
清風撫弄著花片 精彩好情緒
夏天時 驕陽照著碧潭邊 橋影搖來又搖去
水面活潑美人魚 笑聲逗人意
小舟洩出戀歌詩 飄飄飛上天
秋天時 芎蕉園邊秋蟬啼 黃葉落地聲輕微
姑娘伴哥笑嘻嘻 割著慢冬米
水牛表示怨妒意 踏入去水池
…………………
葉俊麟創作不少歌詞,如北部的「雨的港都」、「春天的野柳」;南部的「恆春的歌聲」、「墾丁熱帶風」;西部的「碧潭月夜」、「八卦山大佛」;東部的「知本溫泉鄉」、「美麗的蘭嶼」等。甚至在1998年5月間,他躺在病榻上,仍心繫尚未能完成的「澎湖之美」歌詞!
葉俊麟的歌詞不只寫出台灣各地的美景,也為弱勢族群代言,不愧是位偉大的作詞家,其作品列入中小學音樂課,絕對可以啟發學生的優美心靈。
教育界應多多培養如葉俊麟大師這樣的人才,將台灣優美的風景與人文寫成台語歌謠詞,以陶冶國人的身心,並將台灣固有的文化藝術發揚光大。
作者:鄧鴻源
台大物理博士/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