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臺書房】君主專制的啟示:走過歷史錯誤重塑領導力

 

圖片提供:臺灣商務


在當今社會,領導力一詞再次成為熱門話題。人們對於領導者的期望越來越高,對其品格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如何判斷一位出色的領導者呢?對此,東西方的觀點也不同,美國學術界定義領導為「一個社會影響的過程,其中一個人可以得到其他人的協助以及同儕支持,以完成一個共同的任務。」


一個好的領導者並不只是對於個人權力的掌控,也不是只有一人奮力前行,而是透過影響力,激勵團隊成員發揮最佳表現、有效地解決問題。


照照歷史的鏡子,從前人所犯的錯誤學習到不要重蹈覆轍

史學大家王壽南老師在《王的學問》一書中提出,即便是千年前的歷史,但人性是相同的,歷史的精神會在現代人身邊起作用。他攤開了中國千年長河,帶我們看見成為明君的條件,與長久下來的君主專制如何帶來弊病?


書中從君主的生活狀況談起,因為封閉的環境、沒有同儕激勵的教育方式、權威的心理、少有的平輩朋友、以及一直以來對皇位的保持心理,若失敗就是政權人生的毀滅等這五大特性,將產生五種結果:


決策錯誤:封閉的環境沒辦法有太多的生活經驗,造成識人與判斷錯誤。

財政困難:專制君主不了解百姓如何過生活,容易造成鋪張浪費。

大權旁落:君主的決策往往透過身邊人傳達出去,缺少直接面對大眾的機會,容易將權柄落入他人手中。

上下交通管道阻塞:封閉環境與權威心理,讓下情不能上達,就會造成民間不滿情緒越來越高。

行政系統的僵化:因以上述幾點的累積,造成政權僵化。若身處在一個擁有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社會,兩者的意見必須能互相交通,才能往好的政體邁進。

 

事實上,從歷史發展中可以看見,中國的君權是越來越強,到清代爬上巔峰,相權就跌到谷底了,長久下來皇帝思想若持續存在,恐怕離真正的民主還有一段距離。


走過君主專制重塑領導力

所以,當權力集中在一位君主手中,可能導致權力的濫用,政治腐敗,以及對人民權益的忽視。


從君主專制的教訓中汲取經驗,在國家治理和選用人才方面,我們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以避免重蹈歷史的覆轍。這些原則包括個人誠信、透明度、公平性、傾聽團隊聲音與溝通力等等。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確保領導者具備真正的領導力,並能夠有效地治理國家,為人民謀福祉。


____________

參考資料:

1、《王的學問》|作者:王壽南|出版社:臺灣商務印書館|上市日期2023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