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真是令人讚嘆生命的語言阿 
by 名為變態的神父

圖片取自: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4590886/answer/751096774



「下」午「下」班坐車到「下」營「下」車在樹「下」「下」棋比高「下」.​

​用台語發音​

「下」共有七種發音,你會唸嗎? ​


母親LINE上看到的東西,他讓我想起了台語的文白異讀.​

以我個人貧乏的台語知識,想到的,就是台東跟屏東,台東(tang),白讀,屏東(tong),文讀.​

文讀,即指洛陽讀書音,是語言的外源層,白讀,指的是白話音,語言的自源層,通常,我會這麼稱呼,白讀就好像一個語言的自我,文讀就好像是殖民者附加的層次,面對強勢語言,以及影響生存和階級的統治者制度,例如科舉,或者國語推行運動,一種獨立的語言為了存續和使用者的利害衝突,發展出了容納外來語的階層機制.​

換句話說,日常生活,與親人的對話使用白讀,文讀音則用在考試讀書,與外部人交流,作為應付共通語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文讀較接近官話,當時政府強勢的語言,或者命定的語言,換言之,每一個朝代的官話都不太一樣,以閩南語來說,他有分不同朝代的層次,比如南朝的文讀層,晚唐的文讀層,宋朝文讀層,最上面的一層被稱為「非漢語干擾層」,說是干擾,還挺歧視的,因為,並不是該層干擾漢語,而是,他才是母體,他廣泛的被各朝代漢語干擾,以至於發展成現在的模樣.​

在中國語言和閩南語群集中,閩南語是最多文白異讀的,越多文白異讀,代表該語言的自我層越強烈,和漢語的關係越遠,雖然閩南語和台語,是不同的語言,不過做為台語的前身,或者台語上頭的一種分類方式,其實閩南語本身,也是「挺台的」屬性.​

「所有現代漢語方言都從《切韻》脫胎而來,只有閩語例外」.​

研究漢語方言的北歐學者,高本漢說,他是少數不依循大中國主義的語言理論,以西方語言學的角度,來研究漢語的人.​

切韻,是中國最早的韻書,高以此建構了切韻音系統,他發現,幾乎所有漢語方言,都從切韻而來,符合這個系統,就閩語不是,這就是著名的「閩語例外」.​

另一位近代北美學者羅傑瑞,則說得更直接了,​

「如果我們要大膽地畫一棵漢語的譜系樹,我想會有很多證據支持把閩語作為第一個分支分出去。我不會嘗試去尋找這樣一個有文字記載的閩語分出去的歷史時期,但我會把這理解成閩語最早的祖語跟漢語其他成員是分開的。如果我足夠大膽,我會說閩語就是一個獨立的語言,而其他漢語方言除了少數例外,則屬於另外一個廣泛傳播的語言.」​

.

中華民國學者董同龢則在《四個閩南方言》談到:「凡是留心漢語音韻學的人都覺得,在有些方面閩南話實在有超越切韻系統的現象…….那麼就這一點,我們是不是可以想:中古的濁塞音聲母可能有送氣和不送氣兩個來源呢?」

.

他更早發現這種奇異現象,不過還是限制於中華民族主義,把閩南語,框架在漢語中,認為漢語濁塞音聲母有二種來源,只不過一種較特殊的呈現在閩南語中,跟其他人不一樣,殊不知,閩南語是獨立的第二種語言.

許多語言,如客語,粵語,都喜好稱自己有「中原古音」,也就是擁有古漢語的成分,其實這在日本語、越南語,也都有這樣的「中原古音」,日本漢字讀音也有分音讀和訓讀,音讀,指的是漢字傳入日本一開始的音,訓讀,則是以日語發音來讀漢字,吳音,即從中國南朝傳入的中原古音.​

如果稱「中原古音」,粵語應該才是最接近的,得到朱熹的認證,但閩語不是,閩語是更屌的東西.​

其他的漢語,大概只能找到中古漢語的層次,閩語基本上是可以類推上古漢語,換而言之,就是在連「漢語」都不知道是什麼概念的時代,閩語就已經存在,和「漢語」並列同時,甚至比他更早.​

高本漢基本上,把閩語當成是漢語的哥特語,或拉丁語,那樣神秘古老的語言,認為可以藉由閩語,來推知真正漢語的樣貌,另一個破除他切韻架構的羅傑瑞,則暗示這兩者根本是不相干的語言,他直接用比較法建構出原始閩語,來推翻高本漢的切韻系統,他稱,切韻是一種怪物.​

誠如神父所說的,文白異讀中,每個朝代所謂「官話」,都各有不同,我們說的現代漢語,其實根本不是真正的漢語,他比較像滿式漢語,由元朝的大都話演變而來,加上滿人的滿語,因為字彙有限,所以學漢語來表達佔領中國後所看見的事物,和描述物品的工具性語言,可以稱之為,「滿式漢語」.​

儘管朱元璋,將自己的官話「一以中原雅音為正」,弄出了南京官話,不過,那只是已經被外族統治過後的士人們,對於中原讀書音的想像而已,明國被清國取代後,滿式漢語又離真正的漢語更遠了,民國驅除韃虜後,所說的國語,或北京話,更不存在漢語的遺跡了.​

.

舉一個挺不可思議的例子,中國人「推普」推到內蒙古,發現不會講漢語的蒙古人學普通話,講出來腔調,居然比中國人還標準-而如果請一個浙江來的中國人,講普通話,怎麼熟練都不太標準,講得比初學的蒙古人還差,這是因為,普通話,現代標準漢語,的前身,就是殖民者和北方漢人的共通語,元朝的大都話.

所以很有趣的,你會發現,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基本上都在幹一樣的事,當母語是吳音的蔣經國,推行國語政策,將台語貶低為「方言」,要講「國語」,而他自己講國語又因為鄉音太重,而沒人聽得懂,那可以視為吳儂軟語對於這個不肖子孫的制裁,或者方言土語對於統治者的反叛,你再怎麼正音,你的母語就是那種語言.​

他說的吳音,才是真正的國語,不過,他卻用殖民者的語言,來殖民自己,與他人,成為「欲殖民越反被殖民」、「一邊說數典忘祖卻幹數典忘祖的事」的現象.​

在中國,為了推行普通話,而打壓吳語,這個最初的官話,吳語地區的人,地方意識低落,所以講官話的風氣勝,吳語的文讀也較多,現在,官話變成了北京話,這種對於統治者語言的重視,大於本土漢語,所以變成了,假漢語打擊真漢語,普通話打擊吳語,國民黨是說台語就掛狗牌,中共則是直到近代都還在賞耳光,​

「張森森對兩個月前遭體罰的事留記憶新:3月14日下午,我因沒普通話兩話,他先踢到講台上,他先踢了我腳,然後叫每一組的同學都上來打我們十下耳光,有的同學打我太輕,老師就說,你們不打張森森,就叫張森森打你,結果不敢上來打的也只好來打我.就這樣,波特小學生因不講普通話被同學打了近400個耳光.」​

我們該慶幸,台語族群的本土意識強勁,強到連閩南語,都因為中國統戰需要,而使得原本要消滅母語的共產黨,讓閩南地區的閩南語,廈門話,得以逃過被抹消的命運,甚至加以推廣,以應付對台工作.

中國人,對台語,其實抱持著一種又愛又恨的情結,就像中華民國人一樣,他們一方面貶低,「台語是閩南語,是方言,不能叫台語」、「台語只是一種閩南語的腔調」,一方面又暗捧,「閩南語保存我們中國最古老的漢語」​.​

把台語化歸成中國一個地區的一部分,只能是一種方言,一種腔調,不能成為一種語言,閩南語是漢語的方言,台語又只是閩南語的方言-「漢語」是個什麼東西?他們早忘了,只能從他者的文讀,來窺見自己原本的面貌.​

「你們擁有我們的東西,不准你們擁有自己的自主性.」,台語,變成一種純粹的容器,只為他們漢語而生,他們不屑台語,將台語族群說成是「閩南沙文主義」,要「語言只是工具」,只准對我說國語,又要「你的語言是方言,卻有我最珍貴的東西」.​

結合了各種傲慢、自卑,又忌妒的心態.​

一邊試圖消滅,一邊又無法遏止的憧憬.​

殊不知,就算是閩南語好了,也和中國是完全不相干的東西.​

閩,是蔑稱,當河洛人將河洛語帶來台灣,隨著海島的封閉性,隨著海島廣闊性,隔絕了中國的影響,又和世界各地進行商業與文化的交流,有荷蘭、西班牙、日本,甚至民國的殖民傾向,又有與台灣本土的平埔族,高山族,互動的結果(例如:艋舺Báng-kah),不只字詞方面和中國閩南語不同,腔調融合的成分各異,歷史脈絡,文化成分,最重要的,台灣意識,當河洛人建構了台灣人意識,產生了台語、台灣話,就注定了和中國語言的不同.​

這是政治性的,所有語言最重要的分野,也都是政治.​

不會說有英語存在,美語就不是一種語言,而是一種腔調;不會說塞爾維亞語跟克羅埃西亞語基本沒什麼差異,他們就不能是各自獨立的語言,在學術上,他們甚至把原本的分類「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給幹掉,say,這種殖民的分類根本不存在.​

台語不是閩南語,閩南語也不是中國話.​

那麼,原始閩語是什麼樣的東西呢?他可能來自閩越國,一個伐秦(China)抗漢(Han)的國家.​

一個在中國概念尚未形成時,和他們的原始概念,前置概念,加以衝突對抗的另一個民族,另一個國家.​

他們是他們的敵人,也是恩人,就像尋找阿瓦隆(Avalon)一樣,來到了這座小島,成就獨一無二的意識,獨立自主的語言.​

王審知(公元862年-925年),是五代十國時期閩國開國君主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我們可以建構這段歷史圖像,秦漢時期的古漢語,被遠方國家閩越國,所保存著,南北朝,鮮卑人入侵,唐朝與突厥人融合,造就了中古漢語,唐朝將領陳元光,將中古漢語帶入閩地,「衣冠南渡,八姓入閩」王審知建國成為閩國,他是五代十國的王,確立了閩語中古漢語的文讀,宋朝時,洛陽音發展成汴洛音,受女真、契丹影響,中古漢語開始質變,留在北方的士人和南方的產生隔閡,北宋的中原雅音轉移到南方,偏安江南的結果開始在閩地散布,北方到受到元朝的統治,北方漢人的語言已經變成大都話了,漢人們開始講大都話寫八思巴字,到了明朝,雖然一度想重回中原雅音,但是已經回不去了,女真再度入侵了以後,近代漢語受滿語影響,變成了北京話,而閩地,因為地處偏僻,叢山峻嶺,當漢語開始消失,變成全然不相干的玩意兒,河洛人還保存著上古至中古的漢語,在閩語架構中容納成文讀音(當然文讀可能變白讀被新文讀取代),成為近代的河洛語,宋代出了個朱熹,創造閩學「中原文獻,十九在閩」,元代出了阿拉伯人蒲壽庚,專砍宋朝皇帝,所以可能混有一點阿拉伯語的成分,還有波斯人賽甫丁以及阿迷里丁割據泉州,建立「亦思法杭國」跟元朝開幹,也有可能混有一點波斯語的成分,清朝時有海盜鄭一官和他兒子鄭成功跟女真人開幹,多和倭寇有互動,他兒子有日本血統,說不定那時開始有日語混河洛語的成分了,河洛人跑到台灣後,又成為獨樹一格的台語.

越是反抗中國,越能保有自己,越是追求自我,越能包容不同的文化,留存遺失的古典.​

台語,真是令人讚嘆生命的語言阿,brother.


作者:名為變態的神父

台北萬華人,2012年起活躍於PTT八卦板,著有《yo,這位brother》,曾獲得2012年八卦版廢文大賽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