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奕軍觀點】貿易戰之外的中國兩大經濟危機

中國人民大學財金融學院教授、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向松祚。(圖取自:大紀元)

在中國明文於2020年購買500億美元美國農產品之前提下,白宮同意12月15日暫緩加徵關稅。美中貿易初步協議表面上似已達成,但範圍不及10月華府第13輪高級談判所宣稱的「第一階段協議」成果,而且雙方聲明並不一致,實際上仍有相當繁瑣的文件、執行細節與信任機制尚待確認。

中國經濟內憂外患,形勢嚴峻,除了美中貿易戰衝擊,中國本身兩大經濟困境,早已醞釀重大風險。

中國國企陳痾「國進民退」

當前中國經濟難關雖表現在許多層面,但問題核心主要來自中共急於「國進民退」,打擊民企信心與活力。對此,中國人民大學財金融學院教授、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向松祚,近年多次抨擊中共不肯面對經濟困境真相,甚具代表性。

今年向松祚幾番演講影片與發言,與中共當局針鋒相對,常被「秒刪」下架。最近11月底一次不到五分鐘的演說影片,也是同樣下場,雖然關注內容大致依舊,仍然引起莫大迴響。

向松祚此回對許多企業家演說,再度質疑官方GDP等數字,並且呼籲捍衛民企權利,關注「國進民退」對中國經濟的嚴重戕害,強調現在民營企業家對中共當局的普遍心態是:「需要我們是無奈的選擇,消滅我們是崇高的理想。」此言既出,台下響起爆笑與掌聲。

向松祚對於中共四中全會所發布的國家經濟政策深表擔憂,反問「改革開放這麼多年,我們做了什麼?」特別關注近年中共打著「黨領導」旗號,刻意推動國企「做強、做優、做大」擠壓民企生存空間,「國進民退」現象與導致的疑慮不斷惡化。

向松祚指出,「國進民退現象已不容否認,對民企的各種歧視也不容否認。」並且呼籲「國企那麼高負債如何解決?讓肉爛在鍋裡,老百姓一起負擔嗎?為什麼不出售國企,出售國有資產,降低負債率?」

向松祚在演講中強調,「歷史已經反覆證明,國有企業不可能搞好。國有企業能夠搞好,我們還需要改革嗎?」此言再度令企業家聽眾們鼓掌叫好。

如同向松祚所重申,中共國企問題重重,宣揚「做大做強」之浮誇風氣以及對民間實體經濟之衝擊,受到嚴重質疑。

例如,中國重量級國企、天津企業龍頭「天津物產」自從今年第二季發生重大財務危機,還不起數億美元的離岸債券,11月下旬天津物產坦承無法償還5億美元債券,已爆發中國近20年來最大的國企違約案,影響員工約兩萬名,對上下游廠商以及合作企業、金融機構等衝擊,恐導致嚴重系統性金融風暴,甚至波及國際市場。

天津物產坦承無法償還5億美元債券,已爆發中國近20年來最大的國企違約案。
(圖取自: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0611/4202998 )

外商對中國國企威脅與國進民退等問題特別敏感。以代表超過1600家歐洲企業的「中國歐盟商會」為例,今年9月24日公布調查報告,顯示外企在中國營運最主要障礙就是中共扶植的國企,因為國企享有政府優惠,可以優先融資,產業競爭極為不公。而中共當局近年推動國企「做大做強」之後,更是惡化。

中國歐盟商會強調,調查顯示約7成受訪歐企表示其行業受到國企競爭,有2成表示國企控制其行業至少5成的市場規模。除了外商,相對弱勢的中國民企,更是深受國企威脅。

不久之前,中國浙江省會杭州發生所謂「九月震撼」,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正式「被退休」下台,而且包括阿里巴巴等百大民企「被」中共官員強行進駐一年,導致市場針對「國進民退」之強烈不安,尤其擔憂重返中共1950年代「公私合營」慘況。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9月正式「被退休」下台,包括阿里巴巴等百大民企亦「被」中共官員強行進駐一年。
(圖取自:科技新報)

幾乎同時「被下崗」的,還有騰訊的馬化騰,以及聯想集團的柳傳志。馬雲「退休」10天後,騰訊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也「被辭去」集團的「騰訊徵信」法定代表人與執行董事。

此外,柳傳志卸任「聯想控股」法定代表人,並且不再擔任公司董事。雖說外界時常忽略聯想集團之股權背景顯示原本就是國企,集團靈魂人物柳傳志的下台消息,也令中外市場震撼。

房企破產骨牌效應

此外,中國房地產開發商(房企)以及房市問題之嚴重,早已被外媒形容恐怕造成史上最大經濟泡沫。

根據中共人民法院統計,今年中國上半年有超過270家房企破產,破產數與2018年同比增加超過4成,單是7月宣布破產的房企就有30家。

此外,截至11月20日,中共人民法院公告房企破產高達446家,創下空前紀錄,據估今年平均每天約有1.5家房企破產,嚴重程度超乎預期。上半年許多市場專家已經預估,今年中國房企破產恐怕會突破500家,未來十幾年近八成會倒,超過6萬家房企會消失。

許多風光多年的大型房企巨債累累,中小型房企融資也空前嚴苛。中共當局為「去槓桿」、「房住不炒」等政策,打擊借貸浮濫以及債務惡化,緊控企業融資,房企是產業火車頭首當其衝,加上消費條件惡化導致銷售瓶頸,營運金流停滯。

中共當局曾經警告,中國金融系統約有2,000億美元名為「商業承兌匯票」的「欠條」流通在市,在房市更為流行。以產業龍頭「恆大地產」為例,到去年底已向供應商開出近200億美元欠條,恆大總債務則高達1,000億美元。

中國建設產業龍頭「恆大地產」到去年底已向供應商開出近200億美元欠條,恆大總債務則高達1,000億美元。
(圖取自: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0611/4188904

《紐約時報》曾經報導,中國企業流行「欠條」,國企亦然。例如上海政府所屬的大型房企「綠地控股」到2018年底尚欠「欠條」約達5.5億美元,金額高達2017年同比的10倍。

中國房市總值高達430兆人民幣,高達中國2017年GDP的5倍。參考1990年日本房地產泡沫爆破之前,日本房地產總值僅約GDP兩倍,經濟泡沫爆破隔年房價暴跌7成;此外,2008年美國次貸風暴前夕,美國房地產總值還不到GDP的兩倍,隨後金融危機衝擊全球,一年半之後美國人平均淨資產失去四分之一,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45%。以美日慘痛經驗為鑑,難怪中國房市危機已被國際輿論形容為「史上最大泡沫」。

當中國國企問題逐漸干擾與吞噬房市,危機相加相乘,兩大中國經濟怪獸互咬,未來風險將難以想像,台灣市場勢必面臨考驗,亟待積極設防。

作者:吳奕軍

鉅石智庫創辦人,關注時局之平衡資訊與風險擴散效應。曾任網路行銷投資高管。臺大政治系畢業、波士頓大學大傳碩士,於哈佛大學研修電商課程,新加坡國立大學高階管理課程結業。